唐朝有过逐兵千里封狼居胥的伟业有过兄弟相残尔虞我诈的斗争。但是一切的辉煌浮华一切的纸迷金醉都在安史之乱中被粉碎。安史之乱不仅仅是唐朝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同时也是中华历史又一次大规模动乱的开端。安史之乱后地方藩镇割据中央政府丧失了财权军权以及行政权。内廷阉党把持中央神策军总以自己的意愿废立皇帝造成政治不稳定进一步加剧了中央政府放心的丧失。外廷党争不断中央政令无法做到上传下达。
正是这样的内外交困中或因为外敌入侵或因为叛军作乱或因为藩镇造反。出现了国度六陷天子九迁的窘态。唐王朝的放心与正统便在这不断的避祸中彻底丧失。但是神奇的是这样的唐朝却如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在这样的风雨飘渺之中依旧存在了一百四十四年是怎样神奇的力量使得唐朝如此受到老天的眷顾总能在一次次动荡中幸免于难保全社稷。我认为主要就是一个字“衡”。
一、地方藩镇之间的平衡
唐玄宗为了实现自己的开疆拓土的宏远目标在帝国边境上设立共计十个藩镇开始。藩镇的发展便一发不可收拾。整个变化呈现藩镇取代原先地方行政体系,藩镇职权不断扩大两大特点。但是唐朝的藩镇虽然很多这些藩镇实力虽然互有长短。但是未曾出现威临天下号令诸藩第一“强藩”。(等到出现朱温这样的强藩时,唐朝就灭亡了)所以唐中期后的藩镇之间反而达成了一种诡异的平衡。谁也无可奈何对方谁也吞并不了对方。
二、中央朝堂内部的平衡
中央朝廷内部主要矛盾时两个:一个是阉党之乱一个是党争之祸。这两大祸端一个让皇族之人惶惶不可终日使得他们不敢当皇帝。另一个使得朝堂乌烟瘴气使得他们当不了皇帝。但是很可笑的是阉党了无法做皇帝大臣们忙着窝里斗。即使朝堂之上皇帝不断换李家人对于皇位的继承却永固不乱。
三、中央朝廷与地方藩镇的平衡
正如前面所说地方藩镇以及中央朝堂都达成了诡异的平衡。大家都无力改变现状就只能选择妥协。藩镇的节度使们需要日夜防着手下犯上作乱就需要寻求中央政府的政治认可。中央政府进行对外战争戡平叛乱都需要依仗地方藩镇的战争支持。所以在中央和地方就形成了这样的平衡。中央无力收回地方权力(触之必反)地方不愿主动对抗中央。整体看保持了唐朝政权的稳定。
四、唐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平衡
唐朝周边有很多的少数民族政权有名的比如:回纥吐蕃以及突厥等。这些少数民族趁着华夏大乱之际常常出兵中原打家劫舍甚至攻入唐都长安。但是这些少数民族政权虽然能够一时取得胜利却无法彻底控制中原地区。因为唐朝的藩镇制度及长久的藩镇割据使得地方藩镇手中都持有一支强力的地方武装。少数民族突然发难取得的成果。较终也会被缓过气来的唐王朝借助地方藩镇的力量较终取得胜利。“藩镇强唐弱藩镇弱唐亡”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