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立储是雍正吃尽苦头后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来的这一制度的确很好地杜绝了太子之争。为什么说是雍正吃尽苦头换来的这要从清朝立储制度说起。清朝从边疆少数民族崛起文化相对落后现任君王一般生前不立储君死后由公推储君。到了康熙朝康熙受汉文化影响生前立了储君采取的是中原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但是康熙对“嫡长子继承制”了解不深立太子后配套制度没跟上出现了太子过度分皇权现象,于是康熙废了太子结果储位空虚导致了九子夺嫡闹得他身心俱疲。为了避免皇子们继续争夺储君之位康熙无奈决定默定储君。
默定储君只有康熙自己知道他需要选一个恰当时机公布默定人选,也可能是康熙认为的恰当时机没有出现康熙到死也没有当众公布继承人是谁。这就给雍正带来困扰雍正继位终其一朝都在证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他把自己的年号定为雍正意思是雍亲王得位正当。
坊间传闻很多说雍正得位不正有说雍正把诏书中传位于十四子改成四子,有说康熙喝了雍正的参汤毒发身亡雍正篡位还有说康熙病重让隆科多传十四阿哥回京继位,隆科多把圣旨昧下拥立雍正继位。种种版本不一而终雍正有口难辩。
雍正朝的曾静案爆发雍正没杀他而是亲自写了一本书《大义觉迷录》让曾静巡讲意在为自己洗白,没想到老百姓好奇只听故事不听辩白把雍正的辩白当真事讲并添油加醋使雍正篡位之说流传更广。按理说雍正也是政治老手不该出此昏招,实在是舆论压力大雍正百口莫辩无计可施。
为了避免储位之争雍正吸取了康熙的经验教训把康熙的默定储君继承下来把康熙没有解决的公布储君人选的时间确定下来。老皇帝选定好储君拟好遗诏一式两份一份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面一份带在皇帝身上,老皇帝驾崩拿出遗诏新皇帝继位。
真正落实秘密立储制的就三位皇帝一个是雍正自己一个是嘉庆还有一个是道光,从实际情况看确实避免了太子之争实现了皇权的平稳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