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省推迟高考改革,山东物理弃选率竟达60%,2018年本该是新高考改革的大年,计划中,应该有18个省份在2018年起推行新高考政策。但事与愿违,伊顿教育辅导老师了解到目前已有包括安徽、陕西在内的10个大省确定推迟高考改革。正在施行高考改革的省份也暴露出了大量问题,困难重重,甚至寸步难行;刚刚出炉的2017级山东中学生新高考选科数据显示,物理弃选率已高达60%,引发了高等教育届的深深忧虑。高考改革到底出了哪些问题?伊顿教育辅导老师和大家一起聊聊关于高考改革这些事!
一、高考改革推进困难重重
我们先来看看原定的新高考推行计划:
可见,按原定计划,2018年包括陕西、河北、两湖等一众高考大省在内的18个省份将施行新高考,2018年是高考改革计划中较重要的一年。
#p#副标题#e#但目前为止,计划中的安徽、陕西、四川、山西、黑、吉林、内蒙古、江西、贵州、西藏这10省已经确定推迟一年实施新高考改革,只有、河北、湖北、湖南、广东、福建、辽宁、重庆这8省勇敢试水。
可见,新高考的推行确实出现了大问题。
二、什么是新高考
在讨论新高考政策的弊端前,我们先要简单说说什么是新高考。
很长时间以来,国内绝大部分省份都施行着文理分科,即语数外+理化生或政史地,750分值的老高考,但这种制度有着他的不足,比如广为诟病的“一考定终身”、文科生选择太少等问题,新高考就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大部分省份新高考推行的“3+3”政策不可谓不大胆:
语数外三科仍为考试,剩下的三科则由考生在理化生政史地(还包括通用技术)6科中选3科考,从而实现“文理不分科”、“个性化发展”,表面上看正好迎合了“素质教育”。
此外,部分省份英语考试也有改革:英语听力和笔试分开考,部分地区还施行一年两考,取较佳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这样又减缓了“一考定终身”的问题。
新高考政策从纸面上看无比美好,但在实际推行时又遇到了哪些问题,导致如此多的省份一推再推呢?
三、表面美好,实则寸步难行
新高考政策的本意肯定是好的,但施行中暴露出的问题却是全方位的,我们一条一条来逐一梳理:
1、选课组合太多,分班管理困难
由于取消了文理分科,改为6选3,理论上就诞生了20种不同的选课组合,这个基数实在太大了。
中学是要分班教学的,但这一共20种选课组合的考生,需要学习的科目都是不完全一样的,这就给分班带来了很大的难题。
给每种组合都单独分班?这是做不到的。有一些冷门的选课组合,如物政史,物政地等,可能在规模小的学校,全年级都没几个学生选,难道给他们单独分个小班?这不可行:第一,教室不够用,第二,老师排课排不过来。
那对于分班的难题,各个中学都是怎么解决的呢?学科竞赛网通过对众多合作中学的调研,发现各大中学主要有两种解决方式:
第一,不提供20种选课组合,只提供少数4、5个热门选课组合,如化政地,化生地等供学生选择。这是不少中学的做法,这样做虽然方便分班管理,但只不过是把原来的文理分科,换成了分4科、5科,换汤不换药,本质上没有改变。
当然更多的中学不会做的这么明显,而是单独找选课组合冷门的学生谈话,让他们换一个热门组合,较后的学生也都表面“默契”地选出这少数几种选课组合,方便管理。
做的过分的,则不允许考生“自由选择”,而是代替学生选择:选出校内师资力量较强的三四个科目,对学生进行集中强化训练,以达到较漂亮的账面成绩,而考生一般也会接受,因为学校这几科的实力较强,竞争力较强,为什么不跟着学呢?
第二,取消班级编制,学生自己去上自己选的课,施行“放养式”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是被欧美大学广泛采用的,但在国内,尤其是面向未成年的中学生,这样真的可以吗?
这种做法有少数的中学在试行,它的弊端也很明显:
其一,学生的精力被分散了:不仅要学习,还要想去斟酌选哪个老师的课,怎么安排课表,而不是像以前坐在班级里等老师来上课就可以了;
其二,缺乏同班同学的互相帮助:缺少了班级编制,学生每上一门课面对的都可能是不同的同学,如果有问题问谁?问老师,老师忙不过来,问同学,又没有固定的同学、同桌,彼此不熟怎么开口;
其三,学生管理更加困难:这也是“放养式”教育较大的弊端,大家都去上课了没有,自制力不足的孩子面对宽松的管理会不会管不住自己,频频逃课?就算去上课,老师对你又不熟,会不会认真督促你?
可见,新高考政策造成的分班管理困难,一直没有一个的解决方案,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2、物理大面积弃选,数学难度下调,学生数理基础严重下降
物理作为高中学习难度仅此于数学的学科,让很多考生头大,因此大量考生弃选了物理科目,较近刚刚出炉的2017级山东中学生选科统计中,物理的弃选率高的惊人:
#p#副标题#e# 不出所料,山东考生的选科数据也和其他“小白鼠”省份类似,其中选科占比较高的是地理67.86%,后面依次是生物57.83%、化学49.79%、历史49.65%、物理39.52%、政治35.34%;物理的选考率不足40%,排在第二,这样的结果可能会严重伤害高等教育的基础。
今年6月复旦大学曾爆出一条新闻:大一新生的大学物理科目考试中,、上海的生源挂科率明显高于其他省份,原因很简单:、上海率先施行新高考,大量考生弃选物理,而进了大学后,直接学习大学物理跨度实在太大,不管你怎么努力,都没法追上其他同学在高中三年打下的扎实物理基础,纷纷挂科也就不难理解了。而公认考生整体素质高的学霸省份山东,难道也要步、上海的后尘吗?
大学物理作为一门基础课,是很多的必修课,尤其是复旦这种理学学校,大学物理课程覆盖了校内80%的。并不是不学理工,就不用考物理,物理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重要性仅次于数学,大量考生弃选物理,对大学基础教育是一个严重的伤害,不少学校教授都纷纷发声,对中学生弃选物理的现象表示深深的担忧。
而在中学内部,弃选物理造成的结果则更致命:
学科竞赛网从合作的一所中学了解到:改革前有2/3的学生要学物理,改革后,选物理的人立即降到了不足50%,2018年这一届高二,仅60人选考物理,占比不足10%,物理遇冷的形势几成定局。
那没人选物理,物理老师怎么办?原来物理老师在中学的地位是很高的,厉害的中学有大量厉害的物理老师,可改革后没什么学生选物理了,物理老师难不成转岗教其他学科?相应的,地理老师变成了香饽饽,大量学生选考地理,各中学的地理老师都不够使了,一个人当两个人用。
不仅物理遇冷,新高考中数学科目的难度也下调了。原来的数学分文理科,理科数学更难,新高考的数学不分文理了,难度则明显降低,不少原来的考试内容被删减,这同样对大学教育很不利。
数学的重要性想必不用多说了吧,不少理工院校中高等数学都是全部,包括文科的必修课,改革后的考生进了大学能跟上吗?
3、高二、甚至高一就定下方向,学生真的有这个能力吗?
选科不仅是为了高考,要知道,选科同样和填报志愿挂钩,选科的同时也是选未来的方向、人生方向。
新高考政策下,高考后填志愿时,不同高校的不同会对学生的选课组合有的要求,比如:工科类一般都要求学生选物理,人文类一般要求选历史。
因此,当你做出选科组合的选择时,也直接确定了自己将来可选的大学范围。
本来选应该是高考后,或报名自主招生前才需要考虑的事,可现在高二、甚至高一的学生就要开始考虑了,问题是,这个年纪的中学生真的知道自己将来想做什么吗,真的知道各种将来的就业方向是什么吗,真的有这个能力和精力做出较合适的选择吗?
不久前,山东省公布的2020年新高考选课科目要求中,全部大学里,单限物理的(即:需要选考物理科目才能报考该)共594个,占全部1412个的42%。且清华、浙大、上交等工科学校单限物理的数量均在70%以上,中科大更是全部单限物理,可以说,不选物理就基本和学校的理工类无缘了。那些为了眼下学的点,就弃选物理的同学,会不会在高考后选时后悔?
相关阅读:
2020年山东省各高校选考科目要求发布,单限物理占40%
4、一年一考变一年三考,学习压力不降反增
高考改革后,部分省份英语听力和笔试分开考了,有的省份甚至考两次取较高成绩,于是一年一考变成了一年三考,美其名曰解决“一考定终身”,可结果却弄得广大师生疲惫不堪。
虽然是分开考,考两次,可每一考都不能放松,毕竟跟高考挂钩,分分必争,老师常说的“高一分就甩开一操场人”可是真真切切的。于是一年冲刺一次,变成了冲刺三次,老师、学生的神经全年都在高度紧张之中,正常的假期没有了,只剩下考试,和无止境的学习、刷题。
四、期待一个更接地气的新高考
新高考广泛推行不到还一个学期,就涌现了如此多的问题,也难怪有不少网友说新高考“不接地气”,还有激进的网友说新高考就是“纸上谈兵”。
学科竞赛网认为,新高考改革方案固然暴露了大量的问题亟待解决,但高考改革的初衷却是值得肯定的。
高考是基础教育的根本,更是国之根本,高考改革牵一发动全身,想摸索出一套的方案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这次的方案太过激进,那不妨稳步推进,多多关注学生、学校的反馈,一点点改进,方能交出一份让人都满意的答卷。
只是苦了这批赶上新高考的学生,没有前车之鉴可以参考,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我们能做的也就是尽量排除其他因素,弄好学习成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