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中兴就像昙花一现虽然在这一时期四大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开展洋务运动,短时间迅速建立起大批造船纺织化工钢铁等企业。还包括建立起各式学堂派遣大量的人才出国留学深造以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技术接受西方先进文明。以此来发展中国但是整个清王朝此时却是朝政松懈思想固化贪官污吏猖狂邪教盛行。同治中兴之说如何解释不过是统治者美化自身罢了。如果硬要说清朝后期的"同治中兴"让社会出现了短暂的和平,我只能这么说它不过是清朝政府回光返照而已是中国保守阶级的较后抵抗。
(1)军事领域
进入同治朝以后清朝在平定内乱方面节节胜利,1865 年6 月湘军攻占太平天国都城天京, 次年 ,将太平军全部肃清 ,1868 年镇压东西捻军 ,1872 年扑灭苗民起义,1873 年云南 西北回民起义结束, 一时 “威棱西惮葱岭南极滇池”。说是大获全胜也不为过军事上的胜利为后来其他领域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2)政治领域
咸丰皇帝去世后两宫太后联合鬼子六等人发动“辛酉政变”,肃清八位辅政大臣形成了以太后为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手法上值得商榷结果还算理想,尤其是慈禧太后掌权后重用汉臣程度上缓解了朝政危局。除此以外清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休养生息恢复秩序的政策,如缓和土地兼并减免税收奖励垦荒恢复被兵各省科举考试 , 奖励甚戡乱有功的地方绅士广增学额等,这些政策对于恢复因为太平天国动乱而导致的危局起到了作用经济开始向好。
(3)外交领域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终于意识到外交政策的重要性不再以“天朝上国”自居,同治元年二月(1862年3月)成立总理衙门署理涉外一切事务,后来包括通商关税修筑铁路开矿制造枪炮军火等事务也都纳入总理衙门,这些改革在程度上缓解了清廷外交危机赢得了和平发展期。
(4)洋务运动
同治年间,在地方督抚的大力推动下,学习西方,先后有 14 个兵工厂建成 , 从外国购置机器 普遍生产西式枪炮子弹火药水雷及各种“ 制器之器”。以李鸿章控制的江南制造局为例同治末年该局已能够生产西方的军火换代产品, 仿制当时较先进的后膛枪炮,成功研制无色炸药拥有 10 多个分厂实现了中国机械工业生产零的冲刺。除此以外清廷还聘请洋教练训练新军并筹建现代化海军也就是后来的北洋水师。
客观的说“同治中兴”还是办了一些实事对于延续清朝国祚起到了作用,但在表面繁荣的背后也潜藏了很大的危机。
第一:官员素质大幅下降
经过天平天国及各种起义大量官员丧命或者因为失职被免官处分,重新补充的官员在质量方面远远不如前任,且由于战乱大量军人转入文职更加拉低了官员整体素质,而洋务运动兴起后清廷为了筹集欠款不惜采用卖官鬻爵的做法为投机钻营之徒大开方便之门。捐官者为收回所捐之款 或侵吞公款或收刮民财 ,地方官贪污腐化现象严重。
第二:中央权力大幅下降
为了打垮太平天国清廷不得不允许各地操办“团练”,湘军淮军等趁势而起这些地方或者私人武装在平乱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也导致清廷逐步丧失了对军队的控制权汉族将领开始崛起。而为了筹备军饷各地都出台了许多地方性政策,这些政策在天平天国平定后依然被保留,清廷的财务控制权因此大大缩水,除此以外各地在外交领域也是各自为政,清末的“东南互保”就可以看做是清廷中枢外交失控的体现。
“同治中兴” 为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变迁提供了两个契机 。一是地方势力坐大 传统政治系统内地方军事集团挑战中央军事放心 ,形成封建割据之势,二是伴随着放心体系的衰败和西方殖民主义侵略,新的思潮开始出现并对传统思维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冲击,这种诞生于旧体制的新力量为社会进一步的新陈代谢提供了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