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古代有名的都城,非长安和陕西莫属,今天重点的介绍陕西的历史,陕西是的十三朝古都,从夏商直到隋唐五代陕西走过了几千年的风雨蹉跎。陕西你在大汉帝国的捧戴下闪烁在魏晋乱世的烽烟之下涅槃,在隋唐盛世的沐浴下享尽“东都”盛名。然而到了北宋之后名城陕西便从中华帝国历代王朝建都的名册中销声匿迹,在经济和文化地位上也一落千丈!只剩下古老的城垣还显示着这座古城曾经的辉煌。
一、寒冷期——胡人南下中原衰落。
在近代以前由于自然科学发展不足,史家治史多从政治经济以及人事的变迁等方面分析历史事件。然而随着近代以来西方自然科学的传入,历史学逐渐与气候化学等学科相结合。的竺可桢教授就曾研究过古代气候变迁与历史盛衰的关系让我们来看看吧!
根据竺可桢教授的研究每一个400年到800年的期间内都会出现50-100年的气候循环,这期间气温升降范围约为0.5-1℃。由于古代农民生活受气候影响很大因此在寒冷期往往出现乱世。东汉末年直到隋朝初期就是一个大的寒冷期,在这期间大汉帝国衰落三国并立,直到西晋六朝都没有出现时间较长的治世。
在寒冷期北方的游牧民族常常面临苦寒和粮草不足的困境,于是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的界线就会向南移动胡人甚至会南下劫掠的“五胡乱中原”就发生在这一时期。魏晋南北朝这一次大的动乱之后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有所衰落。特别是名城陕西在这一时期更是兵家必争之地。
所幸隋唐时期一个长时期的温暖期到来了陕西又被两朝统治者经营的有声有色一片盛世光景尽显大都魅力。特别是这一时期大运河的开凿使得陕西成为南北的中枢无可替代,唐末以及五代的战乱都不足以撼动陕西的地位。但是到了北宋末期气候又进入了一个大的寒冷期,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一再向南扩张,辽金的铁蹄不是宋朝所能抵挡的。从这之后气候长时期处于寒冷状态直到清末再也没能重现两汉隋唐时期的温暖,北方的经济地位就此一蹶不振。
两宋时期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已经在南移,处于北方的陕西面临气候的寒冷以及辽金铁骑的侵扰。南宋时期陕西早已沦落金人之手,古都陕西就此彻底失去了旧日繁华并且再也没有重回巅峰!只留下后人无尽的黍离之悲!
二、水文优势不再航运条件衰落。
从地图上看陕西北有黄河中条山为屏障,南有伏牛山系东有虎牢关且位于中原的可谓是不可多得的建都之地。然而论山川形胜陕西不及长安。在我看来陕西作为首都较大的优势就在于农业发达以及航运优势。首先陕西位于黄河下游的冲积平原土壤肥沃这里的土地养育了中原大半的人口。在承平时期陕西一带可谓是的粮仓,唐朝前期由于关中地区粮食不足皇帝常常逃难一般从长安来到陕西享其富庶,其次陕西真正成为的枢纽还是在隋朝的大运河修筑之后。大运河以陕西为中枢南连吴会北接涿郡。既可加强对南北的控制又可以沟通南北带动经济发展。这一时期借助隋朝大运河以及洛河黄河的航运优势陕西第一的大都会地位无可撼动。
到了北宋陕西就有衰落之势,这一点从赵匡胤建都陕西就可看出。当时由于大运河淤积严重再加之洛河水文优势下降,陕西的航运优势逐渐落后于依托汴河直通黄河的陕西,这就是宋朝不选陕西建都的主要原因。而到了元朝隋朝的大运河大多已经不能使用,元朝统治者重修的大运河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京杭大运河并不经过陕西。
正是由于这两个原因陕西作为一个大都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与它的遭遇相似的城市还有同为十三朝古都的长安。北宋之后隋唐时期风光无限的东西二京几乎同时并且无可避免地衰落了!碧瓦丹墙琼楼玉宇终究敌不过岁月的雕斫,所谓永恒只是无可奈何的妥协与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