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管是小孩还是大人对“四大发明”是耳熟能详,而且这些发明对我们的影响都是大的,不过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来源和地位不同。其实“四大发明”并不是中国固有的说法而是从西方传入的概念。1620年英国培根在《新工具》中提到三种伟大发明:印刷术火药和磁石。后来马克思的经济学手稿也提到了三大发明直到英国学者李约瑟口中“三大发明”才变成“四大发明”发明权也被归到中国。
在中国古代所谓的“四大发明”只是一种技术成就。在中国古代重人文轻科技的的知识和思想体系中这些技术成就的地位本来并不高。但是造纸术和雕版印刷术的出现使得文化的大规模传播成为可能才获得了极高的地位和礼赞。相比之下指南者和火药技术就要逊色得多。
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总结以往经验改进造纸方法用桑皮及渔网破布废麻等韧皮纤维造成纸张使得纸张能够大规模生产和使用,蔡伦功不可没在中国历可是重要的一笔。
有一个小故事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古代纸的贵重。唐代名相杜暹早年曾经在一个州当参军属于中下层官吏。他一向廉洁奉公从无贪墨。离任之时他的同事为表情谊赠送了他一万张纸他只取了一百张留作纪念传为佳话。在故事中的官场送礼送的居然是纸张,由此可以看出直到盛唐时期纸张仍然颇有价值被当做馈赠的礼物。
印刷术的地位同样很高。印刷术自唐五代以来广泛应用于书籍的印刷传播极大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这其中关键的一个时间点是北宋。北宋苏轼和王安石等人写文章认为印刷术虽然促进了文化传播但印刷术简便易得不像手抄一样能使人们认真读书。虽然是负面评价但值得这些文化和政治巨人批判恰从反面折射出北宋印刷术的如日中天。
值得特别说明的是这里说的印刷术指的是雕版印刷而不是活字印刷。有的教科书上写“活字印刷术”是四大发明之一但在中国印刷活字印刷书籍在数量上只占极小的一部分印刷效果也很不好。虽然宋代毕昇已经发明了泥活字印刷术但在元代之前活字印刷技术实用性很低。元代王祯改革后活字印刷才有了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可能,但由于印刷质量和美观问题在民国前活字印刷技术从未在中国印刷占据主流地位。
相比之下指南针和火药就差远了。指南针的情况很复杂在早期的文献记载中,指南车这种指南技术对战争军事意义非凡所以受到尊崇。但在传统社会中小农自然经济把人们束缚在土地上,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又宣扬安土重迁的观念故而指南针的引用主要是在风水和航海领域对主流文化并没有多大影响。
火药技术与指南技术又不同。中国古代的火药技术在宋朝兴盛一时在明朝达到了巅峰在当时的军队和国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十六到十七世纪中国积极引入西欧鸟铳佛郎机和红夷炮等火器技术并加以大力改进和创新使得中国的火器水平有了很大进步,大明帝国和西欧是当时世界上军事技术较为发达的两个地区也是其他地区火器技术的主要来源。
整体而言中国文化本身的特质决定了其重人文轻科技重传承轻创新的倾向,这决定了所谓“四大发明”的命运不同:造纸术和印刷术因为是传承文化的重要工具而备受尊重指南针和火药却被排斥在文化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