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外交活动为什么会失败?背后的原因有哪些?
最新资讯 来源:网络 编辑:小新 2019-04-07 16:40:30

  李鸿章被人称为“东方俾斯麦”帽子确实戴得很高然而他并没有实现中国的强国之梦反而使沦为列强瓜分的对象。李鸿章在外交上的失败有三个原因,即:试图利用谈判解决争端并幼稚的认为欧美列强也会遵守一纸合约也就是“保全和局”的外交思想。1894年前的中国不强但也不弱但因为李鸿章的外交失误导致中国没有了翻身的可能,也使他自己成为满清第一背锅侠背上了卖国贼的历史骂名!自古“弱国无外交”这个准则放在全世界范围内都适用。

  过于强调“各国条约已定断难更改”的主张使满清政府永远处于被动的局面!说李鸿章不爱国那是污蔑他的只是他的爱国总有妥协的一面本质上还是没有看透西方列强的强盗逻辑!在外交上他秉持“保全和局”的思想坚持“明是和局必阴为备战庶和可有用而经久”。说是一回事做又是另外一回事。在实际的外交过程中只有和局没有备战而且和局又有丧权辱国的时候这就是李鸿章被指责的重要原因。而这在1885年的中法战争和1894年的中日战争中表现的较为明显!

  在李鸿章看来西方列强是讲究律法和规则的。他希望以不平等条约作为对列强的约束一厢情愿的以为只要遵守条约列强就无机可乘。但李鸿章根本就不知道那群强盗的思维它们总是贪得无厌总能找到理由开战并通过新的侵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新的不平等条约获取新的利益。而按照李鸿章的和局思想只能一次次承认和执行这些新的不平等条约以求苟安。这种恶性循环带来的后果就是将陷入主权不断沦丧的深渊!

  以中法战争为例中国丧失了第一次崛起的机会。中法战争爆发期间左宗棠就上书清政府提出了“越事和战中国强弱一大关键也”的主张他支持力战。但此时的满清政府被李鸿章“和局”的外交思想所控制换句话说慈禧和李鸿章并不想战。即使在镇南关大捷的情况下清政府还是选择了妥协一纸《中法新约》丢失了越南的宗主权打开了西南边陲的大门。正是这条新约留下了“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的”历史遗憾!

  其实纵观当时的世界格局如果清王朝真的能够坚持下去是可以摆脱被殖民的命运可惜统治者的目光决定了的命运。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为什么孔孟之道在春秋战国无法推行却在汉代可以推行? 下一篇:万历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如何评价他?
预约领取试听课
我们为您准备了
  • 学业水平系统测评
  • 个性化针对教学计划
  • 线下逆袭试听课
  • 系列学科学习资料
确认预约
热门活动
补习学校
补习学校
考前冲刺
考前冲刺
艺考冲刺  不一样的艺考培训
艺考冲刺 不一样的艺考培训
个性化一对一  小班课辅导
个性化一对一 小班课辅导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