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对郑和较深的印象是什么呢?老师觉得较深的印象就是郑和的七次下西洋,同学们看到这里就会有一个疑问,在西方的历史中下海基本上就是开启了大航海的时代,但是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要比西方早并且造船的技术更为先进为什么没有开启大航海的时代呢?其实较主要的原因就是目的不同,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没有什么交易性的目的,下面就来看看老师整理的具体内容吧。
一、郑和远航的目的
明朝建立的第38年也是朱棣夺权的第3年明朝政治局势基本稳定国内经济逐步发展为宣威海外扩大国际影响冲刺了"片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朝廷组建近3万人2000余艘宝船下西洋这是有史以来较大较远的航海。这次这航的初衷不是货物贸易主要是政治外交考量至于寻找建文帝一说则属附会。宣威海外万邦来朝是为显示朱棣和大明威望弥合国内新旧势力的有效措施。外交原则不是海盗式掠夺而多赐予少回报的和平施恩。至于以物易物则属附产品基于这样的远航战略是政治外交而非商业贸易。这样大规模不计经济利益的行为完全是面子问题持续28年己经不容易。郑和28年间七下西洋历经3代终于宣德九年结束这种付出大于收获的赔本远航不能不停下来。
二、没有开启经贸时代大航海的原因
从永乐到宣德明朝的经济还是农业文明的发展阶段输出和赠予的也多为丝调陶瓷等手工业产品这己经是很先进的东西。而同时期沿海30多个和地区农耕文明尚不发达回赠的东西无非象牙香料苏麻泥青以及好的硬木及珍希动物等特产类,应该说算不上贸易交易是一种馈赠而已。由于经济水平的差异太大世界贸易市场条件不具备明朝廷单方面的大幅支出很难长久下去。只是宣扬大明国威的外交和政治秀只能停止下来。应该说并非宣宗等市场意识差而是根本上不存在交易市场,从政治外交的航海没有转入贸易富国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即是远航至欧洲也还是远在工业革命之前400年。单纯的政治宣威和强大弱小之间朝贡维持不下去。
三、郑和远航的伟大意义
尽管是政治外交七次下西洋持续28年之久政治外交和相互馈赠等方面的意义和建树还是名垂青史。一是政治上大明声威远播至东非沿岸30多个和地区比西方的哥伦布和麦哲伦航海既早且远。二是郑和七下西洋显示了中国人的政治智慧和航海技术至今还为西方人赞叹。中国的落后始于欧洲工业革命后的乾隆王朝如果那时认识到洋玩艺的技术优势不会在清末挨打并丧权辱国。农业文明时代闭关锁国天朝自大失去了追赶文明的机会。我们无意指责那朝那代好在我们现在睡狮梦醒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怨天忧人不骂祖宗埋头苦干才是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