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糖史”阅读习题答案,欢迎大家了解!伊顿教育自主招生辅导老师为大家整理了说明文丝路“糖史”阅读习题答案供大家了解~
22.选文主体部分以 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 。(2 分)
23.下面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蔗饧”与“西极石蜜”相比,在干燥程度、运输方便性、滋味品质方面都有较大差距。
B.唐代引进的印度制糖技术在中国获得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
C.“竹甑法”“树灰炼糖法”是从国外引进的制糖技术,“窨制法”“黄泥水淋脱色法”是中国人发明的制糖技术。
D.石蜜、糖霜、“煞割令”是中国生产的蔗糖品种,“西极石蜜”“西洋糖”是外国生产的蔗糖品种。
24.第④段引用苏轼和黄庭坚的诗句,有何作用?(2 分)
25.第⑦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主要”能不能去掉,为什么?(3 分)
此时中国人已凭借手工脱色技术,在世界蔗糖生产领域占据了持平地位,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是输出而非输入。
26.请简要分析第段画波浪线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3 分)
答案:
22. 时间 中国蔗糖因丝绸之路而不断发展的历史(历程)。
23.D
24.生动形象说明了糖霜异常细腻、净白、美味的特点;同时增强了文章的文化韵味。
25.不能去掉。因为“主要”表明中国在国际蔗糖市场上以输出为主,输入为辅;去掉后则变成只输出,不输入。这与实际情况不符,表达不准确。
26. 结构上,呼应开关,总结全文。内容上,总结出了(中国古人在蔗糖制作历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开阔胸怀与精进精神,并指出其 (在古老丝路重焕新生的今天)仍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