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是什么意思?弃之可惜的上一句是什么?大家整天都会说“弃之可惜”大家知道这句话完整怎么说吗?大家知道“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寓意和来源吗?下面,伊顿教育自主招生辅导老师就为大家重点介绍这句话的意思和出处!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是什么意思?弃之可惜的上一句是什么?
【释义】:吃起来没有什么味道,扔掉又有点可惜;比喻事情进行下去没多大需要,就此放手又舍不得;也形容进退两难,犹豫不决,无可奈何;
【出处】:出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弃之可惜的上一句是什么?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故事讲解:
大凡读过《三国演义》的人们,都知晓杨修被曹操杀掉的前因后果。杨修才思敏捷,聪颖过人,舌辨之士,恃才放旷,得到曹操赏识器重,成为丞相曹操重臣。在发生了阔门、一合酥、曹操梦中杀人、吴质等事件后,曹操对杨修心中已暗存芥蒂,暗暗戒备,到后来杨修暗中插手废立太子之事,引起曹操极大不满和嫉恨。曹操在汉中战事中,以“鸡肋”罪名诛杀杨修后厚葬,赏与许多物品,以示慰藉其亲属。
【成语举例】因为这是一篇我们的‘改悔的革命家’的标本作品,弃之可惜,谨录全文。 鲁迅《准风月谈·后记》
话说东汉末年,曹操援兵汉中,欲进不得,欲退折面,一日定“鸡肋”为军营号令,参军杨修参得其意,若来杀身之祸。这便是“鸡肋”一词的典故。
对于我来说,凡用“鸡肋”一词,并不是对之持相当之贬义,因为“鸡肋”不同于“垃圾”,毕竟有其相当值得“不弃”的地方,只是的确无甚“不弃的价值”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