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各省要推迟新高考改革?新高考改革怎么了?
最新资讯 来源:网络 编辑:阿盼 2018-10-13 10:28:51

  为什么各省要推迟新高考改革?新高考改革怎么了?到目前为止很多省份已经公布将推迟新高考改革,大家知道为什么吗?2018年秋季学期新高考改革从18个省市推行缩减到8个,这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下面,伊顿教育自主招生辅导老师来和大家详细讨论讨论!

  2018年秋季学期新高考改革从18个省市推行缩减到8个!

  四川省,是否实施新高考改革仍悬而未决,但从各方信息推断,四川新高考改革暂缓几成定局。四川某高中校长透露,接到上面通知,四川新高考改革确定推迟,但具体什么时候实施,暂未明确。

  新高考改革怎么了?

  对于新高考改革的延迟,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是“务实之举、理性选择”。

  《中学生职业规划教程》编委会副主任、新高考田志友则直言:目前采用的“3+3模式”我认为是有问题的。

  目前:“3+3”模式受质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的课打死也不选,有的课一窝蜂都选打死也不选的,首先是物理。物理遇冷始料未及

 #p#副标题#e#2018年秋季学期新高考改革从18个省市推行缩减到8个!
        选考科目的等级赋分制比的是排名,而不是分数。同样的规则赋分,考生在不同学科排名相同,成绩则相同。

  物理难度本身较大,大家普遍认为选考物理的都是学霸。等级赋分制规则下,相较在物理组与学霸们赛跑而言,在其他“赛道”上与普通学生赛跑显然更容易能拿到。因此,选考物理的人越来越少。

  中国新闻周刊曾就此采访了首批试点的高中。以一所普通高中为例,高考改革前,全校有2/3的学生必修物理;高考改革后,选考物理的人数降到了不足50%。到了2017年高三学生中,报考物理的人数下降到了33%,高二更少,仅60人,占年级总人数的10%。

  这种趋势在县级中学继续放大。

  嘉兴市嘉善县某高中,2017年高三生中,在第一次选考成绩公布后,选考物理的人由130人减少为70人;高二生报考物理的就只剩下了5人。“我们学校物理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全省只能排到8000到1万名,根本没有竞争优势,从学生到学校,当然都希望回避物理考试的竞争风险。”该校副校长说。

  更可叹的是,由于该校选考物理只有5人,只需一名物理老师上课,其他物理老师只得转岗。

  于是,选考科目保障机制出现了,当特定选考科目考试人数低于保障基数时,以保障基数为准,从高到低进行等级赋分;大于保障基数时,则以实际参考人数为准。

  较先建立保障机制的就是物理,这一保障基数为6.5万。

  简单来说,即:

  (1)如果有7万人(大于6.5万)选考物理,那么会有700个(7万的百分之一)。

  (2)如果有6.5万人(等于6.5万)选物理,那么会产生650个(6.5万的百分之一)100分。

  (3)而如果只有1千人(极端情况,小于6.5万人)选物理,那么还是会有650人(以6.5万人为基数计算,自高往低赋分)拿一百分。

  它的潜台词就是:选考物理,在赋分上不再吃亏。

  下岗的是物理老师,忙死的是地理、政治老师

  但这仅仅解决了物理遇冷难题。

  选考科目的设置本意是给学生们更多选择权,选择的标准是“自己喜欢”。但现实情况是,无论是学生还是学校,目标从来都是考出更高的分数、考上较好的大学。在这样的目标指导下,学生很难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学校大概也不允许学生选。

  先来看学生:

  上海市政协委员施华曾走访浦东各中学,发现大多数学生确是按学科的难易程度来选课。文科相对简单,选择的同学多一些(选政治的偏少);理科中生物较简单,因此选生物的同学多。而较难的物理、化学选择的人数偏少,重点中学的学生相对多一些。很多中学教师戏称,十年后,中国无物理化学大师。

  嘉兴市的统计数据显示,学生选考地理的比例较高,达56.65%,第二高为政治,50.51%,因为这两科都比较容易考。报考物理的比例仅为第二,37.22%。从高考总成绩来看,报考物理比例较低的一所学校,由于采取了“文多理少”的选考策略,98%以上的毕业生都被第一批次录取。(中国新闻周刊)

  这样的经验势必会影响后续高中生的选择,容易考的科目选考比例越来越大,不容易考的科目选考比例则越来越少。

  再看学校:

  目前来看,或出于客观资源限制(教师资源)、或出于主观战略目标(学校高考成绩更好看)考虑,学校的普遍做法是,选择本校师资力量较强的某个科目,或者较容易获得高赋分的科目,将全部资源投入,集中强化训练,以获得。

  集中力量办“大事”,长此以往,中学很有可能逐步演化为一个个“特色”鲜明的专科学校。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认为,如此田忌赛马式的选考策略,实际上是遭遇了功利文化的算计。

  2、20种选课组合,选课制无奈变成“套餐制”“6选3”模式派生了多达20种选课组合,对于师资力量雄厚的高中,还能在教师资源和硬件上满足学生选课需求,但这样的高中毕竟是少数,对大多数的普通高中来说,教师、场地都是问题。

  田志友直言:走班制不适合基层中学和中学生。

  教师不够用

  为保障35中选课模式(为“7选3”,多了一门技术课),重点高中二中为高中每年级平均配备了约60名教师。

  但在多数普通中学,学校哪有那么多教师?有的乡镇和农村高中,一个年级也就200多名学生,能用多少教师?

  另一个问题是教师结构的不平衡。地理、历史选的多,就需要补足大量的教师;物理、化学选的少,有的教师无课可上。

  同时,每一届学生选课不同,可能会出现有些科目的选课人数突然大增、另一些则突然大减,学校显然也无法动态应对这些变化。

  教室不够用

  选课走班带来的另一个难题是教室不足。很多学校就算把办公室、图书馆等能用的空间都算上也无法满足需求。二中原校长叶翠微介绍,实行新高考之后,学校的场地设施需要整体增加20%-30%。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刘清华测算,不论各高中每年实际选考某科目的学生规模大小,上海与两地的高中,都需要行政班数量1.5倍的教室,以及6至7个科目教师的工作量增加一倍,才能增加教学安排。(中国新闻周刊)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种情况下,学校普遍的对应之策是,根据学校的师资、场地推出5-6个组合,再由学生进行选择。还有学校采取折中的办法,先按选课人数较多的两个科目设置班级,剩下一个科目实行走班制。

  选课制变为了“套餐制”,选课改革价值大打折扣。

  3、学生不会选课“分数决定一切”在我国根深蒂固,学生、学校的一贯思维就是考,至于兴趣爱好、职业规划等统统都要等到考上大学以后再说。而且学生也习惯了被学校规划、被学校管理。

  因此,学生普遍不知道也不关注自己的个性、兴趣培养以及人生规划。现在放开了,还真是不知道该怎么选!甚至有学生希望学校能直接给出选考意见。

  在学校方面,新高考改革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如选课、综合素质评价、平行志愿或组志愿的填报,以及招生比重越来越大的自主招生、综合素质评价录取等,都需要学校推进生涯规划教育,并在师资、课程、实践等方面予以增加,而这些,很多学校,尤其是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高中显然没有做好准备。

  除此之外,考试时间安排、综合素质评价等也频频遭受质疑。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怎样才能考进清华?学霸流过的汗水常人怎能想象! 下一篇:学分不够,本科将成为专科!哪些学校会降学生文聘!
预约领取试听课
我们为您准备了
  • 学业水平系统测评
  • 个性化针对教学计划
  • 线下逆袭试听课
  • 系列学科学习资料
确认预约
热门活动
补习学校
补习学校
考前冲刺
考前冲刺
艺考冲刺  不一样的艺考培训
艺考冲刺 不一样的艺考培训
个性化一对一  小班课辅导
个性化一对一 小班课辅导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