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延伸:古代商人地位为什么不高?众所周知 ,中国古代长期以来实行重农抑商的政治政策,士农工商,商人虽经济上占有极大的优势,单政治地位十分低下,商业被视为末业。而且,在古代,历代王朝的灭亡大多与农业撇不开关系。另外,在农业技术落后年代,农业需要大量人口。商业的发展表面上拉走了大量农业人口,大商人对封闭社会中的皇权可以说是个挑战者。总体来说,这是因为农业为主体的,商业会被限制,商人地位一般都不会很高。下面大家来看具体原因!
古代商人地位为什么不高?
其实原因简单,各个王朝的统治者都希望自己的统治能够千秋万代,而人口,无论何时都是一个社会的根本,要对人口进行长期有效的管理,就需要把的人口进行集中,这样才能有效的管理。
重农抑商,其中重农这不但是因为农业是根本大业,可以解决人们温饱问题,更重要的是,土地是不会流动的,重农就是为了让土地,把人们长久的捆绑在一处,土地有产出,所以人们不会有饿死的困苦,这样社会就能够长久的安定。
商人重利轻别离。趋利和投机是商人的天性,这是因为商人归根结底是没有产业去捆绑他的,东奔西走,这是商人的生活常态。无牵无挂,自然也更容易违法乱纪,而商人要是违法乱纪其危害性远远要大于农民的。鉴于古时候的社会管理水平有限,所以各朝各代都希望少一些商人,所以对商业持抑制打压态度。
古代长期以来的重农抑商政策也催生出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无论商人多么有钱,当他的财富积累到程度的时候,不是想着把的钱拿去扩大规模投入再生产,而是千方百计的去买官。其实这其中的缘由也很简单,士农工商,士指的是官吏,商指的是商人,前者在社会上有极大的社会地位,受人景仰,而后者则在社会上处于末等地位,虽然在经济上占有绝大的优势,但在社会地位上,十分的低下,这样的现象也充分的表明了商人在对增强自己的社会地位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