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朝代像宋一般纠结始终临一个重大对外课题“战还是和”当然还要加上“变法还是不变”。这是因为宋之开国其所继承的领土已经残缺不全,而且太祖拥兵自立起家所以对非中央武将控制较严,经常抽调地方部队的精壮充实中央军队以增加中央的控制力。这就和晋朝的思路是一样的司马家因为贾允唆使成济杀害曹髦而扫清篡位障碍但并没有对贾允进行处罚,所以晋只敢提倡孝道而不敢提倡忠君因为他自己都没有做到。
所以终宋之一朝君臣都在处理这两个矛盾对外战与和是外因,在此影响下“战与和”这个外因又通过宋朝内部的齿轮搅动每个人的命运。寇准对辽态度是坚定的站在主和派的对立面,当时的大老板宋真宗甚至在寇准的劝说下亲临前线结果战争的天平也如愿的偏向了大宋一方,同时寇准的个人威望也随着捷报的到来达到了较高,但是注意“但是”因为这两个字很让人讨厌因为这就意味着以前的故事都是铺垫。
这时就有人开始背后使坏了说寇准拿老板宋真宗的命,其实心里盘算的是自己的荣誉---赢了此战寇准谋划有功输了赔上的也只是老板的性命。真是“不怕没好话就怕没好人”宋真宗也真的对寇准产生了不满情绪。其实历来打这种精明算盘的人并不少,拿我们熟悉的讽齐王的邹忌来说他和赛马的田忌不合就出主意让让田忌攻打魏国---赢了是邹忌的谋划有功输了赔上田忌的性命怎么算邹忌都稳赚不赔。有了这么多的历史铺垫换做你是寇准的老板就问你起不起疑心?
上述是寇准被小人暗害的示例。后边还有更厉害的女人和小人的混合双打在等着跟寇准过招,女人就是刘太后名刘娥。能混到太后并帮助太老公管理朝政肯定有两把刷子据记载她甚至有作女皇的打算,而寇准却一再生成反对后宫干政可以想见太后的一谓脸黑线和熊熊怒火。
后来丁谓当权那已是真宗晚年但是丁谓水平太差于是想启用寇准重新“宰相”,当然这仅限于名义上的宰相丁谓不过是打算借寇准的名声替自己撑场子。结果寇准真的是“姜还是老的倔”当了宰相后以对丁谓动辄大骂来表达自己的感恩的心情。换做谁都可以想见丁谓必定恨死了寇准。
经过以上几波操作后来的清算也就不难想象了,寇准被罢相还差点被打成死罪,有幸免死后又被继续要求下基层一贬再贬直至无可再贬较终的职位比寇准当年刚入仕途的时候还低。当时寇准离京想见真宗一面说说心里话都没能实现更别说给他送行了。寇准忧愤之下病逝于雷州时年1023年。
我们可以同情寇准的遭遇痛骂当朝的昏庸,但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来看居于高位恃大劳而不知收敛,对比清朝周培公如此小心谨慎还不免郁闷而死寇准的遭遇难道不值得我们稍加反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