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朱祁镇不仅是在明朝即使是在整个历也是一位被敌人俘虏后又被放回还能再次登基称帝的人。朱祁镇的整个传奇经历不仅让人惊叹简直就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朱祁镇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嫡长子出生四个月就被立为了太子是如假包换的含着金汤勺出生的天之骄子。朱祁镇九岁时宣宗去世他在亲祖母张太后的主持下顺利登基成为了明朝的第六任皇帝。
英宗继位后张太后晋封为太皇太后而英宗的生母孙氏晋封为皇太后。张太皇太后地位尊崇在朝中威望很高,她启用宣宗时期的旧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为内阁大臣主持朝政。三人皆姓杨因此史称“三杨”。大明朝在张太皇太后及三杨的治理之下颇有欣欣向荣之态。但是随着英宗的长大张太皇太后以及三杨先后年老离世。英宗年方20岁正是踌躇满志希望能大有作为的年纪。可是英宗却宠信错了一个人即大太监王振。英宗破了太祖朱元璋所定下的太监不得干政的规矩。太祖在宫门口所立的训诫铁碑也被拆除祸根就此埋下。
太祖朱元璋“驱逐鞑虏”之后蒙古残部逃回漠北逐渐分裂为瓦剌和鞑靼两部。正统年间瓦剌逐渐强大时不时的南下侵扰明朝疆域。当时的明朝有番邦朝贡制度而且明朝坚持礼尚往来的原则只要是来朝贡的,不管送来了什么都会按照人头给与更加丰厚的赏赐。因此包括瓦剌在内的番邦常常以各种名义前来朝贡并且不断增加使者数量骗取明朝的赏赐。当时深受英宗器重的宦官王振把持朝政。他对番邦朝贡的赏赐很不满下令番邦减少朝贡次数并削减赏赐。王振为人还不算太坏就是私心太重能力太差结果差点导致明朝灭亡。瓦剌太师也先对于明朝削减朝贡赏赐很不满率军南下抢掠。正准备一展身手的英宗受王振的蛊惑率二十万大军亲征瓦剌。
朱祁镇亲率明朝大军奔赴作战前线因为连日大雨再加上粮草供应不及军心不稳英宗有心撤军。原本直接原路来回并不会有多大的损失。可是王振自私了他想带着皇上衣锦还乡显摆一下。于是他命令大军绕道他的家乡蔚州。当快走到蔚州时王振又来了想法害怕军队路过会践踏他家的庄稼又要求大军按进军时的路线原路撤回。王振昏招不断来回绕路也就算了大军已经走到了怀来城外赶快入城就是了。结果王振下令大军在城外的土木堡附近就地扎营等待撤退中的辎重车辆。后果大都知道了瓦剌太师也先率军追赶而至明军一战而溃死伤数十万人,大宦官王振在乱军中被明朝将领樊忠击杀;明朝数名随军将领战死英宗也被俘虏。这次事件史称“土木堡之变”
瓦剌太师也先俘虏了英宗他的弟弟伯颜帖木儿建议留着英宗用来跟明朝索要财物。也先觉得有道理就留了英宗一命。也先带着英宗在边境到处乱转他先是想借英宗之名骗开边境城池的城门然后入城劫掠。结果明朝的守城将领根本不予理会。也先生气了心想你们这些明朝将领连你们皇上的命令都不听了。于是直接亮出了底牌索要财物扬言不给的话就杀了朱祁镇可是照样没人理他。
也先奇怪了这大明朝的人都怎么回事这明朝皇帝完全不顶用么?原来呀在明朝内部以于谦为首的大臣建议尚在世的英宗生母孙太后立代宗朱祁钰为帝即明代宗并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朱祁钰登基后下令边关将领不得私自与瓦剌接触即使是瓦剌用太上皇的名义也不允许。同时代宗朱祁钰也不愿赎回朱祁镇回来之后没法安置。也先气坏了直接率军攻打北京城。在于谦的指挥下成功进行了北京保卫战也先无奈之下率军撤退返回了大漠。
瓦剌太师也先原本想用英宗换回点利益可是明朝却跟已经忘了这位曾经的大明天子一样毫不理会。也先觉得英宗没什么用了就想杀了英宗可是遭到了他弟弟伯颜帖木儿的强烈反对只得作罢。朱祁镇被俘之后一直保持着天子的高贵气度这让瓦剌人很惊异特别是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伯颜帖木儿在跟英宗接触后对英宗是敬佩不已毕恭毕敬的将英宗养在了自己的营中并且力主送英宗回中原。甚至在送返英宗的宴席上还对明朝使者说回去后要增加让英宗的弟弟归还皇位给英宗。英宗走时伯颜帖木儿又依依不舍的送了很远。这英宗的情商不是一般的高呀让敌人都这么服气还成了好朋友。
英宗不但能感动敌人对战友更好。英宗被俘后袁彬一直作为随身侍卫护佑在英宗左右。英宗在史书上一次的“痛苦流涕”就是为了袁彬。袁彬一次身患重病昏迷不醒百般医治无效焦急的朱祁镇竟然趴在袁彬身上放生大哭,没想到这一哭竟然唤醒了昏迷中的袁彬将袁彬给“哭”了回来。朱祁镇甚至还受到了上天的眷顾。原本也先想在半夜杀死朱祁镇结果骑马到了朱祁镇居住的地方刚要下手一个惊雷,也先的马被雷劈死了。从此瓦剌人认为朱祁镇是真命天子有上天护佑再也不敢加害。
英宗与袁彬等明朝旧臣相依为命加上伯颜帖木儿的帮助还有英宗的好运气才较终熬到了返回中原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