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融合作文怎么写?2019年关于中外文化融合的作文立意、审题!各位学生注意了,作文大家知道怎样写会得吗吗?大家写过有关中外文化的作文吗?高考关于文华的题多,为方便各位学生参考了解,伊顿教育老师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中外文化融合的作文立意、审题、解题详情,欢迎各位学生了解参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数学家精通文学翻译,酒吧里演奏古典钢琴曲,果汁店售卖荷兰郁金香……近年来,一股融合创新的风潮在国人中悄然兴起。有人说,要想成为前5%的时代领跑者,较好的办法是在两个不同领域都做到前20%,然后将这两个领域融合。融合对个人成长很有价值,对发展也不例外。改革开放是融合,一带一路也是融合。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外不断刮起中国风,中国也结交了许多外国伙伴。中外之间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文化融合势不可当。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中外文化融合作文 关于中外文化融合的作文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中国在“融合”中发展。
2.“融合”助力个人发展。
3.发展需要“融合”。
4.文化融合——全球化发展的大势所趋。
5.全球化视野下中国的“融合发展”。
审题
限制性
1.立意限制。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关键词“融合”是立意的基础,“融合对个人成长很有价值,对发展也不例外”,这是命题人对“融合”一词给出的价值判断。且材料的陈述重点在中外经济、文化的融合以及发展方面,考生审题立意时应体现这一侧重点。
2.内容限制。材料谈“融合”的价值由个人而,“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是中外经济方面的融合,而“全球化的发展”使中外文化方面的“融合”也“势不可当”,材料的重点在发展方面。考生的“感悟与思考”应由此触发,脱离材料仅仅谈“融合”这一关键词,则会被视为话题作文,有偏题之嫌。
3.价值判断限制。材料中隐含了命题人明显的感情倾向,文中“较好的办法”“对个人成长很有价值,对发展也不例外”“势不可当”等词语暗示了命题者的情感价值取向,意在引导我们要正确认识“融合创新”这一不可阻挡的大趋势,考生不可逆潮流而动。
4.行文限制。“以上材料触发了……”“据此”这些引导语要求考生行文时感触与思考的起点应是以上材料,并要在此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思考,地完成写作任务。
开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材料所给关键词为“融合”,据此,考生可写“融合”对“个人成长”的价值,也可以写其对“发展”的作用;可从“中国也结交了许多外国伙伴”这点来写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倡导“融合共生”的理念;也可从“国外不断刮起中国风”这一层面,去谈“融合”已经成为全球背景下各国间文化交流、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较好进行综合立意,由个人发展而联想到发展再联系国际影响,体现文章的层进性。
2.联想思考开放。题目明确要求:“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材料的三个层次以及其中的一些关键语句,都是触发我们思考的基点。中外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融合不限于材料所列,由相关材料引发的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考生可以充分展开行文。
3.文体是自由的。考生可以侧重“感触”写记叙文,记叙个人成长中的“融合”,体现“融合对于个人成长的价值”;也可以侧重“思考”写议论文,直接发表看法。
解题
这是一道给材料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指令明确,考查考生对于材料的理解,要能抒发自己的独特感悟。我们先界定一下概念,“创新”应和通常意义上所讲的“创新”不同,它应是“融合”背景下的创新,也就是说“融合”本身就代表一种“创新”。尤其和材料第二层、第三层含意相结合,更能确定这一内涵。
材料应为三个层次,首先由近年来在国人中悄然兴起的“融合创新的风潮”提出“融合创新”这一概念。第二层具体阐释概念:“有人说,要想成为前5%的时代领跑者,较好的办法是在两个不同领域都做到前20%,然后将这两个领域融合”,这里的“时代领跑”一词再一次肯定了“融合”的积极意义及其必然性。“融合对个人成长很有价值,对发展也不例外”,这应是二、三层的过渡句,分别从个体价值和发展层面展示了“融合”的价值,并进一步援引示例强调材料的侧重点。三个层次共谈“融合”的价值,为同质材料,考生无需异中找同,或对对立关系型材料进行辩证分析,只要在此基础上联想思考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