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根结底还是中国古代皇权制度的使然。春秋战国外戚专权并不明显汉朝较为严重隋唐之后也并不是没有。只能说外戚专权是皇权逐步集中皇帝(特别是小皇帝)需要加强统治力导致的,在没有能从政治上找到解决办法的时候外戚专权的几率就会变高。而外戚也利用血缘取得天子的信任。客观上这对于维护江山的稳定是有着重要作用的。这也是春秋战国一直到汉朝外戚专权比较严重的较重要原因。
你听说过周朝外戚专权吗?
没有因为周朝是分封制没有中央集权。有权有势的臣子的终极目标是获得封国。周天子的权力没有那么大特别是到了东周时期天子只有象征意义了。他权力那么有限谁还会整天想着怎么去夺取他的权力吗?对于外面的诸侯国来说经常打着周天子的旗号办点私事其实挺方便的。
中央集权后则完全不一样了
秦统整天下时间比较短没有给外戚专权提供时间机会。汉则不一样皇帝需要一些忠实的粉丝跟着他一起治理天下。于是君权和相权的合作和斗争就开始了。当然这里的相权不是“丞相”这个职位上的权力人,而是统指皇帝任命拥有较大权力的“职业经理人”。不过对皇帝来说的弊端是这些“职业经理人”是否信得过呢?特别是皇帝还小不成熟无法主政的情况下太后就会把娘家人一起拉过来主政于是外戚专权就会出现。刘秀吸取西汉的教训严格限制了外戚干于国事当时确实起到了作用很多亲戚都知趣而退。但较终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造成了宦官和外戚轮流坐庄。
隋唐时期也没有避免外戚的影响
北周小皇帝宇文家族的皇位不是被外公杨坚给篡的吗?隋炀帝杨广的皇位不是被表哥李渊给替换的吗?每个朝代都有皇亲国戚的权臣但想汉朝如此频繁一手遮天还真不多见。这与隋唐开始的相权分权制度有关系,三省六部制度改变了丞相权力过大的危害各种权力分散于不同的机构形成制衡有利于皇权的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