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延伸: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这与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性质矛盾吗?
原创推荐 来源:网络 编辑:阿盼 2019-08-07 10:41:59

  历史课堂延伸: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这与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性质矛盾吗?中国历史发展到明清时期,确实在商品经济和经济作物的种植上都有重大的发展,出现了农产品商品化,很多农作物也广泛种植。很多学生问,农业商品化和原始的小农经济矛盾吗。虽然农产品被广泛种植逐渐出现商品化,但与小农经济并不矛盾。下面,伊顿教育老师简单为大家介绍!

历史课堂延伸: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这与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性质矛盾吗?

  现象的局部性

  题中提出的经济变化都有局限性,农产品的商品化有一个标准,并不是卖粮食就是商品化了。

  卖粮食的行为可以追溯到有农业文明以后,很显然那不是商品化。中国历朝也都存在买卖粮食的行为,但这跟商品化没有什么关系。所谓的商品化指的是农产品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出售,那么这样的商品化就需要农业的高度发达。

  这一水平是在明代达到的,标准是从“苏湖熟天下足”到“湖广熟天下足”。

  本题就简单说一下,“苏湖熟天下足”的出现是因为江南的充足开发,使得江南农业高度发达。江南自唐朝以后就变成赋税重地,特别是明朝建国对江南实行重赋,这一地区的老百姓光重地是无法生活下去的,而且人口很稠密,大家的人均土地很少,为了完成的赋税,大家开始种植收益更高的经济作物。

  那么,江南的粮食就需要从外地购买,江南实现了从粮食输出到粮食输入的转变。

历史课堂延伸: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这与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性质矛盾吗?

  粮食从哪里输入呢?

  就是明朝时期开发出来的长江中游的湖广地区,湖广地区农业水平的发展,为“湖广熟天下足”提供了雄厚的基础。相比于江南,湖广百姓的负担没有那么重,而且土地更加广阔,因此湖广的粮食自然就会流入江南。在此过程中,湖广有大量的粮食变成了商品粮,这就是农产品的商品化。

  我们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经济作物主要是在江南及南方一些地区种植,而商品粮的产区主要是在湖广。这两个经济变化都有主要的区域,除了江南和湖广外,中国其他的地方并没有摆脱于自给自足的状态,也就是说中国大体还是小农经济。

  重农抑商

  自商鞅变法以后,中国古代王朝的主要经济政策就是重农抑商,作为一个农业文明,粮食是王朝的重中之重,粮荒都意味着王朝危机的出现。

  历朝统治者重农毫无疑问是正确的,那么抑商是否正确呢?

  其实大部分时期也是正确的,不是说商业本身是不好的,而是很多人以经商的名义摆脱了政府的控制,或者说不去好好务农,政府税收很长时间内都是实物税收,百姓不种地,的税收就名义保障。因此,中国政府普遍主张重农抑商。

  那么到了明清时期,特别是明末以后,中国的大片土地较终开垦出来,农业已经发展到快要饱和的状态,这时候不为人民提供别的经济方式就不合适了。

  但是有着农桑立国的王朝传统,统治者很难有西方资本主义那一套思路,政府的主流思想还是重农抑商,只不过抑商没有之前没有严格了而已。

历史课堂延伸: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这与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性质矛盾吗?

  江南市镇

  农产品商品化和经济作物的种植促进了江南丝织业和棉纺织的发展,江南出现了大量的市镇和手工工场,但需要注意的是江南生产的产品主要供销于国内。也就是说,在工业革命无法产生之前,中国的手工产品远远无法满足于本国的国内市场,江南市镇虽然有商品远销海外,但没有海外市场,也不影响江南织造业的发展,这是中国的特殊情况(主要是因为贫富差距太大)。因此从大的方面来说,中国的经济依然是自给自足。

  因此,农产品商品化和经济作物赚取的金钱较终并没有以资本的方式再次投入,这些金钱较终回归到房地产上,那么房子越来越豪华和土地产权归入富豪们手中并不会与小农经济矛盾。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历史课堂笔记: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础作用是什么? 下一篇:历史课堂延伸:如果明清时期没搞闭关锁国,中国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预约领取试听课
我们为您准备了
  • 学业水平系统测评
  • 个性化针对教学计划
  • 线下逆袭试听课
  • 系列学科学习资料
确认预约
热门活动
补习学校
补习学校
考前冲刺
考前冲刺
艺考冲刺  不一样的艺考培训
艺考冲刺 不一样的艺考培训
个性化一对一  小班课辅导
个性化一对一 小班课辅导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