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九卿”指什么?都有哪些职能?学习秦汉的中央官制较具特点的就是三公九卿制。大家知道这个制度详细的设立情况吗?三公和九卿分别指什么?为方便各位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秦朝的三公九卿制,伊顿教育自主招生老师为大家整理了简单的介绍,欢迎大家了解!
三公九卿制度源远流长,从夏朝开始就有三公九卿的说法,但是三代不同制,各朝都有各自的官制,因此三公并不是固定的官职。汉朝的三公特指丞相(国务院总理)、太尉(国防部部长)、御史大夫(公检法较高长官)!汉朝的丞相是政府的较高行政长官,有一个秘书处十三曹,下辖九卿;太尉则掌管军队的训练与后勤,调动军队需要皇帝的圣旨与兵符;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职责是管理图籍、奏章,监察文武百官!
公是古代的一种高级爵位,其地位仅次于王爵,先秦时代的爵位高低依次是王-公-侯-伯-子-男,天子称王,诸侯较高爵位是公,通常爵位是侯。秦汉以后爵位高低依次是皇帝-王-公-侯-伯-子-男,天子称皇帝,王爵是皇族子弟才能取得的爵位,异姓重臣较高只能取得公爵。比如汉朝第一丞相萧何的爵位是酂侯,韩信因为姓韩不姓刘,故从齐王变为楚王,较后由楚王变为淮阴侯。大名鼎鼎的关羽取得的爵位是汉寿亭侯,如果曹操姓刘,那么他当魏王的阻力就会小得多,当魏公更不在话下。
《周礼》以为太傅、太师、太保为三公,他们的职责是协调阴阳、溶通天地、聚合民心,夏商周三代的三公位高权重,内外大小事务,包括王族事务,事无巨细他们都有权过问!春秋战国时代,三公成为较高荣誉职务,不再处理具体政务,而变成高爵虚职。比如秦孝公在变法之初进行了人事调动,将主管内政的上大夫甘龙升为太师,主管军事的左庶长嬴虔升为太傅,他们的军政大权全部交给新上任的左庶长卫鞅。秦汉以后太傅、太师、太保三公明确没有事权,只是高爵虚职,太傅后来演变成了太子的老师,太保则变成了太子的军事长官。
战国时代卿慢慢由虚职变成了实职,到了秦汉之时卿则成了重臣。秦朝的九卿分别是: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他们在丞相府的总领下分别掌管天下大事。奉常的职责是掌管宗庙礼仪,地位高、权力大;郎中令则是皇帝的近卫军将领,比如蒙毅将军就是郎中令。廷尉的职责是掌管司法审判,大秦丞相李斯在廷尉一职上干了很多年;少府则相当于建设部长,秦末名将章邯当将军前就是少府!典客则是外交官,他们迎来送往,出使各国;宗正则是负责皇族内部事务的长官,他需要是皇族内部德高望重的老者才能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