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大家会看到一些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字,如‘倥侗’这二字,看到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它读啥吗?是啥意思呢?要是大家想了解,可以看看下文的内容,小编将给大家详细介绍这两个字,希望能让大家多一些积累。
一、字音字形
"kōng tóng"的读音如古琴泛音般清越,前声轻而后韵沉。这个在《广韵》中标注为"苦红切""徒红切"的连绵词,字形构造更暗藏深意:"人"倚"穴"为倥,暗喻蒙昧如处幽室;"同"字作"侗",揭示未开化者如蒙童初学。
篆书中的"倥"字宛如躬身探穴的侧影,"侗"字则似众人围坐习礼的场景。这种从空间幽闭到群体教化的字形演变,将先民对心智启蒙的认知,凝练成了横竖撇捺间的哲学。
二、典籍溯源
扬雄《法言·学行》首现其踪:"倥侗颛蒙",形容未经教化的混沌状态。李轨注疏时强调"童蒙无所知",宋代司马光却解读出"质朴可塑"的深意。同一个词在汉唐与宋明间的释义偏移,恰似青铜器从礼器转为文玩的过程,折射着不同时代的精神气质。
清代考据学家桂馥在《说文解字义证》中另辟蹊径,认为二字应解作"空筒"——这个看似戏谑的谐音训诂,意外道破了中国文字形声互证的玄妙机制。
三、现代价值
在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古籍修复课上,"倥侗"被用来形容某些未标注炮制方法的药材,提醒学生注意传统医籍的阐释空间。某汉服品牌将这个词织入衣领纹样,取"天然去雕饰"之意,反倒比直白的"纯真"更具文化穿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