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是每位考生面临的重要环节,它决定了未来大学阶段的学习和发展方向。然而,许多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常常面临各种问题和困惑。如何选择合适的专业和学校,如何平衡个人兴趣和职业前景,如何理性对待分数线等问题都会给考生和家长带来一定的压力。然而,只要我们了解这些问题并采取适当的解决方法,高考志愿填报就能更加顺利和有针对性地进行。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一、掌握相关信息
为了保证高校录取的公平、公正,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相对稳定、行之有效的政策和规定。各省根据这些政策和规定,结合本省的实际又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因此,要想准确填报好高考志愿,就必须提前了解政策规定、搜集信息,全面了解国家有关招生政策和考生所在地录取政策的调整与变化,了解各高校具体招生方式及其专业发展变化的有关信息。根据高考成绩、成绩排序位次和有关高校的情况,确定拟报考院校专业或专业范围。
一是搜集目标院校资料,了解招生政策,熟悉有关规定,熟读目标院校招生章程。招生章程是高等学校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的主要载体,是其开展招生工作,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需要重点了解其办学性质(公办还是民办)、办学地点、录取模式(专业级差、分数清、专业清)、身体限制等内容。
二是查询目标有关院校、专业近几年在各批录取分数和录取考生的位次情况。院校历年录取分数(或线上分数差)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院校录取的难易程度,提前了解目标院校历年录取情况对考生填报志愿有极大的指导作用。考生可以通过查询院校官网、当年《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查询了解相关信息。
三是招生改革和调整的有关内容;自己所属类别的志愿设置、志愿填报时间、投档录取规则等情况。有关院校的基本情况和特殊要求;熟悉高校招生的录取体制、录取原则和录取方法等。以免填报志愿时出现根本性或常识性的错误。
高考对绝大多数考生和家长来说往往是第一次,因此必须广泛搜集一些高考信息。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为各级招生管理部门及各高等学校的招生章程,应避免社会上不正确信息的误导。要学会运用这些信息,要真正了解高校招生录取体制与录取的组织办法,把各高校的专业分一下类别,如电子类、机械类、医学类、经济类、文史类……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报相关类别高校和专业。
二、正确认识自己
填报志愿是“我”选学校,考生在填报时应“量体裁衣”,这个“体”是指自己高考成绩和德、智、体等方面的综合因素。有多大的“体”就穿多大的“衣”。“衣”大或“衣”小了都不行。有的考生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填报,结果自己的志愿与自己的自身实际不符合;一些有色盲、色弱、高度近视等缺陷的考生,填报了限考的专业;有的院校收费较高,而自己家庭的经济条件又承担不起;有的考生成绩好,总分可能高,但相关科目成绩不理想,填了对相关科目成绩有特殊要求的专业。如外语成绩不好,却填了“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专业,数学成绩差,却填了“计算机”等专业。一般来说,理工类的专业,对数学、物理科目的成绩要求高些;文史类、外语类、中医类专业对语文的要求高些;医学、农学、生物、化工类专业对化学、生物科目的成绩要求高些;计算机专业对数学、外语科目的成绩要求高些等。
考生填报志愿必须考虑到自己的志向和特长。其实,填报志愿的过程就是考生表明自己的志向、展示自己的特长的过程。志向是激发自己发奋努力的动力之一,正如爱因斯坦说的那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对他所接触的专业感兴趣时,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其中进行学习和研究,并作出成绩。
其一,正确评估自己的文化成绩在哪个层次,优势科目是什么,劣势科目是什么。总分和相关科目成绩都是选择志愿的主要依据。考试成绩的高低是决定高考能否成功、能不能被院校录取的关键。因此,考生一定要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的高考成绩,录取院校历年来的录取分数,每年被录取的各批次院校的人数;还要分析自己在哪几门学科上占优势、哪几门是相对弱的,以本人的总分和相关科目成绩作为填报志愿的主要依据。
其二,正确评估自己的思想品德、个性特点。思想品德考核结论也是高校录取的一个重要依据。市级以上的三好学生和优干、学生党员,或有突出事迹的学生,高校都要首先考虑录取。还要考虑自己的个性特点,性格内向的考生不要填报市场营销、公共关系等专业,粗心大意的人最好避开财会、统计专业等。
其三,正确分析自己的体育和身体健康状况。考生要认真、科学地对待身体检查,要了解自己的体检结论,切忌不能填报限报的院校、专业;曾有个别考生在体检时弄虚作假、蒙骗过关,入学后经学校体检复查,因身体状况不符合而被退学,造成遗憾,要引以为戒。
其四,到底喜欢哪一门学科。自己是动手能力强,还是善于动脑,表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哪一个更具有优势,组织管理 能力、艺术修养、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等等,这都是选择志愿时的参考因素。
三、注意事项
⒈ 在填写高考志愿前,可以先与老师沟通,根据自己成绩选择要填报的志愿,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由于学生对目标院校的不了解,造成随意填写志愿掉档的情况。
⒉ “分数段统计表”出来后,考生知道了自己的位次,再查阅往年的“一分一段统计表”就可以知道往年和自己相同位次的考生是什么成绩,然后再查阅往年录取数据,可以知道往年和自己相同位次的考生都录取到什么院校的什么专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尤其是高分段考生,应注重采用“位次法”。即考生今年的成绩在全省排多少位,对比往年某所学校在本省录取的位次,看自己的名次是否能达到。
⒊ 预填志愿样表。可从省教育考试院网站下载志愿样表,进行预填和修改。正式上网填报志愿时再按照志愿样表内容进行录入,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填报志愿失误。
⒋ 必须保管好个人账号和密码。考生个人信息(含成绩、志愿、录取等信息)只能凭考生本人的账号和密码进行查询。由于个人原因,发生账号和密码被盗,造成信息泄露、志愿被冒充填报或修改,责任由考生自己负责。
考生如果忘记登录密码,可通过以下三个途径进行密码重置:
⑴ 短信验证码重置:考生选择短信验证码方式,回答注册时设置的密保问题后,系统自动发送短信验证码到注册手机上认证后重置密码;
⑵ 邮箱重置:考生选择邮箱重置方式,回答注册时设置的密保问题后,系统自动发送重置密码的链接到注册的邮箱;
⑶ 报名点及招生考试机构重置:考生可以携带个人有效身份证件,到报名点或者报名点所在的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申请进行密码重置。
⒌ 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上网填报。每一轮次填报志愿截止时间一到填报志愿系统将自动关闭。如果考生错过了规定的填报志愿时间,不能补填。
⒍ 必须适当提早上网填报。不要集中在最后一天填报,更不要在志愿填报截止时间之前几小时集中填报志愿或修改志愿,以免出现网络访问量大、网速缓慢等情况,影响自己顺利填报志愿。
四、考生填报志愿中的问题
⒈ 无所知之,草草了事。对当年的招生政策,招生计划的范围、特点不清楚,甚至对志愿表的栏目填法也不熟悉,就动手填志愿。造成有的考生把不在本地区招生的院校也填报了,文科报了理科的志愿等等。
⒉ 随心所欲,信手而填。由于考生不仔细分析自己德、智、体诸方面的实际情况,不对号入座,所填志愿虽然有效,但因与自己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往往事与愿违。填的志愿要么录不了,要么录取了自己又不满意。
⒊ 脱离实际,好高骛远。成绩中等的部分考生,单科成绩又不冒尖,却一味追求名牌大学,“热门”专业,或地处繁荣都市的院校,这样就完全忽视了填报志愿时的“我选学校”与录取时的“学校选我”的关系。其结果不是落榜,就是降低了录取批次,使自己后悔莫及。
⒋ 信心不足,就低怕高。志愿填报中,总的原则是鼓励成绩好的考生要勇于报考我国的一流名牌大学。如我国的“双一流”大学,“985”工程中的大学;国家教育部“211”工程的前10所、50所、100所;还要了解教育部布点的重点学科;国家级的实验设备、博士点的多少,培养博士的多少,科研成果(含论文发表)的多少及校风建设等情况,切忌因信心不足,而就低怕高,贻误自己的前途。
⒌ 不了解要求,盲目填报。不少院校、专业有特殊要求,如无绘画基础者不能报城市规划、工业造型设计专业;国际贸易要求英语口试、自身形象俱佳等;计算机专业要求“相关科目”数学、英语成绩好,而新闻专业则对语文要求偏高等等,不具备相应的专业基础或较好的相关科目成绩,不论总分多少,都不宜报考相关的院校和专业。
⒍ 平行志愿,没有梯度。平行志愿是高考志愿的一种新的投档录取模式,录取时,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考生要按冲、稳、保、垫四个层次填报志愿,“冲一冲”,把能够够得着的作为A志愿;“稳一稳”,与自己成绩“门当户对”的作为B志愿;“保一保”,把比自己成绩稍低点的作为C志愿。慎重选择“冲一冲”的高校,多填几所稳妥院校,同时注意垫底高校。
平行志愿不应是平行式,更不能是“爬坡式”或“波浪式”。在填报关键性的第一志愿后,其他志愿要保持合理的“落差”,拉开梯度。为避免落选,考生还要注意选择适当的院校作为保底志愿。
⒎ 志愿过热,过偏过窄。不可使志愿填报过热,即一味看重热门专业,要冷热兼顾;也不可选报志愿地址过偏,很多考生的填报志愿大多集中到经济条件好的大城市及沿海城市,而不知这样录取也有一定难度,应该面向“东西南北中”;还要注意不能仅凭个人兴趣,清一色填报一种专业,如都填报计算机专业,自认为“专业思想稳定”,其实也是一种偏颇。
⒏ 志愿保守,只求跳“农门”。不少农村优秀考生,为了跳“农门”,不敢把握自己人生的方向盘,大胆填报理想院校,而是过低估计自己,只求有书念就行,部分考生缺乏主见,依赖思想严重,受亲朋师长的影响,填了自己不向往或反感的志愿,以致影响今后的生活或学习。
⒐ 志愿表格填报不规范。这也是影响录取的因素之一。考生对涉及的几种表、卡的所有内容要前后准确一致,避免错字,对表册要规范填涂,另外,要注明联系方式,照片要挑选较好的。还有的考生在填报“志愿表”和志愿机读卡时录入错误,如栏目位置错位,或学校名称、代号弄错、或漏填。
⒑ 第一志愿填报不当。第一志愿填高了,可能不会被录取,第一志愿填低了,自己又不满意。从录取顺序看,同一所院校,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是有很大差别的,很可能第一志愿的较低分录取了,第二志愿的较高分录不了。所以有人说:“填好第一志愿等于多考了几十分”是有一定道理的。
⒒ 志愿的结构不合理。一是志愿结构过于集中于某一方面。如志愿表上几乎全是邮电、税务、工商、金融等目前的热门院校、专业;二是区域比较单一,志愿都集中在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可能因选择单一而影响录取;三是同批录取的几个志愿之间不讲究结构。同批录取的志愿应形成一个从高到低的“梯度”,如考生所填报的第二、第三志愿的录取分数与同批第一志愿持平,甚至还要高,那么一旦第一志愿不能录取,则同批的其他志愿都将失去作用。
⒓ 服从调剂栏填报不当。“服从调配”是填报志愿时给考生的一个很大的选择范围。对这一栏的填报,要么是完全服从,要么是不服从。因此,在录取过程中,有的被调剂录取了,而又不满意,有的因“不服从”调剂,而失去了被录取的机会。这一栏是为了弥补考生志愿填报不当而设置的,若考生填了服从分配或愿意调剂到某些院校、专业,可大大提高录取率,否则,若放弃了这一栏的填写,那不仅彻底丧失保底机会,而且会让招生院校认为这类考生偏执、难教,影响正常志愿的录取。
在面对高考志愿填报时,考生和家长们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惑,但只要我们积极主动地解决这些问题,采取正确的方法和策略,就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合理规划学业,认真了解各个专业和学校的情况,积极寻求帮助和咨询,以及保持理性和冷静的心态,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相信通过良好的准备和决策,每位考生都能填报出理想的志愿,迈向充满希望和机遇的大学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