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小编在微博上看到一个作家对高承勇变态杀人的白银案件的一些看法,具体作者怀疑高承勇的家人多少是知情的。作者写道18年的作案不可能悄无声息,家人不可能一只被蒙在鼓里。小编认为,此说法具有的道理,但缺乏证据和依据。作者尤其对大儿子的态度尤为怀疑,认为大儿子可能知情。白银杀人案一共持续18年按照这个算,那是他的大儿子也不过十几岁,单凭个人猜测如何肯定他人是知情者,再说如此变态有违伦理的事犯罪嫌疑人很有可能瞒着家人,没有事实根据的说法都不宜在网上宣传扩大,毕竟他的家人还是要生存,并且要承受很大的压力。下面是陈岚作者的看法有兴趣的人可以浏览。
高承勇,从1988年起,在白银这样一座小城里,相继11次残杀女性,全是年轻女子,甚至包括一位8岁女童。的杀害都是虐杀。多位受害人被割去了身体的部分。有三位受害人被杀害后,他带走了死者家中的影集。据他自己交代,半夜他躺在床上躲在被窝里看影集,慢慢回忆,看完了再起来烧掉。
案发后,他的两个儿子,一个极其冷静——请注意“冷静”一词,这个词在后来审讯他的警官、采访记者甚至他的律师口中都有表达。他的大儿子态度极其冷静,小儿子和妻子则失声痛哭,表示震惊。
高承勇的大儿子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在某航天工业单位上班。
他接受记者采访时,字斟句酌地回答:“他(指高承勇)也是一个很命苦的人,但他做的选择却…只能说让人遗憾。”
这个采访暴露出的细节,曾经让许多人心里觉得疙瘩。
为什么?
因为不合常理。没有惊讶,没有歉疚,没有愤怒,什么都没有,用外交标准的辞令如评价美剧剧情一样,对他父亲残忍虐杀11个女性的行为做了一个理中客的评点。
如果对比他父亲高承勇的作案经过、庭审过程,会发现这样的冷静冷酷,一脉相承。
据押送高犯的警车司机描述,这个人冷静得不正常。据庭审的受害人家属:庭审中他冷静无比,好像在描述别人的事,说话声音有点小,他还伸手若无其事地调整了一下话筒。
#p#副标题#e#从1988至2002,14年时间里杀死11人,较密集作案的那一年,他一连杀死4个。
要硬说他家里人全然不知情,或没有察觉蛛丝马迹,这太违反生活常识。
家庭是一个隐蔽的处所,成员之间的秘密传递乎想象,而彼此保持沉默,装着一无所知,也乎想象。
章诒和先生在纪实小说《杨氏女》里写了这样一个故事,真实的,劳改农场一个女杀人犯的经历。
一女的,把老公杀了。切好多块,头放在一个泡菜坛子里。坛子在床下。因为她还拖着一个不到一岁半的娃,工厂里都以为他老公跑了,挺可怜她。
事情己过了很久。她杀人也不是当孩子面干的。孩子姑姑来走访,顺便问有没有自己兄弟的消息。娃已经大了,会说话了,忽然桌上问:“妈,坛子里的爸爸肉,啥时候吃?”
姑姑象是没听懂,高高兴兴地吃完了饭,和和气气告别。刚一岀胡同,撒腿跑进派出所,报告了。
孩子怎么知道母亲杀了父亲的?不知道。也许是海灵格的精神分析起作用:孩子完全意识到家庭里每一个曾经存在过的成员,并凭借直觉就知道发生了什么悲剧。
所谓石破天惊爸爸肉,是他的潜意识在驱动他寻找真相。是潜意识在让他向姑姑求助。
十多岁的青春期男孩,窥探过父母亲的秘密吗?父母的外遇、焦虑、失业、争吵……即使瞒着孩子,其实孩子较后都心知肚明。
杀人呢?
#p#副标题#e#高承勇从死者身上必定取走纪念品。有时是双手,有时是乳房,有时是其他。他自述是带到黄河边上去,抚摸自慰,到深夜才扔掉。
这不太符合一个连环杀人犯的心理侧写。
连环杀手们需要这些“战利品”来反复满足自己,在它们完全失去利用价值之前,他会尽一切办法保留。国外连环杀人案破获时,通常会搜出犯人收集的来自不同受害人身上的各种“纪念品”。
他带回自己的巢穴。
比如影集。他就先后把三个受害人的影集带回了家中。
他不像国外的连环杀人犯,通常离群索居,独自居住或有偏僻农场、地下室。或有一个不允许家人进入的车库。他没有。他和全家其他三人挤住在狭小的两个房间里。没有别的藏匿处,都带回过自己家里。
他躺在床上欣赏,像一连环杀手一样用死者的残余部位寻找刺激,也许他还会自慰,那些邪恶诡异的夜晚,他的儿子会察觉不到家里的异样?
正在青春期的男孩,本来就是喜欢窥探观察父母亲隐私的。
还有那些气味……
对了,还有血迹。衣服。
#p#副标题#e#八九十年代,物资不丰富,尤其是高犯这样的家庭,几件衣物都是数的过来的。衣服上的血迹,或更换失踪的鞋子裤子衣服,家人会不注意?
他杀人的同时还抢劫,附近邻居也说,他打牌时手很大——那些来路不明的财物,不会引起家人的注意?
他妻子会没发现过他身上衣服的血迹?按照前期采访,在他作案频繁的几年,和妻子有过剧烈冲突,妻子因此带着孩子搬离。那个阶段,他们到底为何争吵?他暴力背后是什么!?
再说一个案子吧。
也有二十年了。
夫妻合伙杀人案。丈夫把人带回来在家杀了,分尸、用钢精锅煮成一块一块分批扔了。较后竟然没人发现。妻子隐瞒了好些年,后来丈夫家暴严重还是外遇问题的,妻子一发飙急眼了,跑去派出所喊他杀过人啊!——这个事里,较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妻子协助丈夫用那个钢精锅把受害人煮了,之后、她把锅涮涮干净,仍然每天用它煮饭…………
一直到案发!一直到!案发!
他们家还是在用着那!口!锅!
回到白银案推理:
一个连环杀手较需要的是一个隐蔽所,它收藏战利品、它放松回味、它流露真实嘴脸的巢穴。
不管它伪装多么好,在巢穴里它是放松的,必然有太多蛛丝马迹。
十年谋杀,家庭没注意到,那才是反生活常识的。
中国居民住房条件差,还不像国外变态罪犯自己有地下室、有农场、有车库(不让家人进入)。
他在2002年忽然停止作案。目前收集到的说法是,他自述受害人反抗得越来越厉害,他年纪大了控制不住了。另一个说法是儿子考了第一,他觉得人生有希望了。
这样的可能不会发生在一个冷酷杀害了11人的凶手身上。
他的杀戮是受内心的欲望驱动的——按照他自己的描述:“不杀人就渴望得不行”。38岁还在盛年,很多国外连环杀手作案到50岁以上。什么儿子考第一,不太可能影响到他内心强烈的冲动,那样的冲动岂是普通的生活喜悦就能改变压抑的?
正常的推理是,他的秘密被发现了。或被揭露了。
2002年,他的大儿子应该是14岁。
青春期的孩子,极有可能发现了他的秘密。并出于对自身安危未来的考虑,和父亲摊牌。
从他儿子后来谈起此案的态度来看,如果真的曾经发生这一幕,发生过和父亲摊牌,必定是精确地向父亲指出巨大的风险,和此事对自己的危害:“你这么干、会害死我们全家的!我也会被你坑了的!坑到没前途,你想让我像你一样,连大学都上不了吗?!”
一个变态杀人狂只有可能在这样的情况才会住手。他觉得已经不安全了。
白银不再是他的安全狩猎区。
这样的推理也能解释了为什么他儿子常年和他关系疏远,考上大学后几乎离开了家,以及在听说自己父亲干下连环杀人的罪行后,回复十分淡定。
是不是有一种可能,他早已在心里把他父亲罪行曝光这一刻模拟过千万遍。从年少时的惊慌到后来的麻木。甚至说出“这是他的选择,就要承担代价。”
有人忧伤地跑来质问我——因为我建议白银连环杀手的基因自动断绝生育。我特别回复一下:当年我还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废死主义者呢,我替杀人犯讲人权的时候你大概还在流鼻涕。
在亲眼看到、经历过那么多对妇女儿童的邪恶,而这些邪恶或广泛或隐蔽地还得到舆论公开的理解和同情,仿佛同情理解凶手成了一种“天然的政治正确”,彰显一个人理性人性的需要装备,我决定离他们越远越好,免得雷劈他们时捎到我。
#p#副标题#e#寻找这些死有余辜的牲口犯罪原因并试图走进他们内心,寻找残存的人性,证明他们不全是畜生,成了一种文化和媒体的风尚,也成了媒体报道的前提——平衡报道。
为他们发声的力度远远过对受害人的怜悯,这,是不公平的。
你们不知道有些恶是不需要原因的吗?你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为了煮自己一个鸡蛋就烧死人家全家的坏种吗?你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杀人用尸体自慰的性变态吗?在他来看,自己性冲动比一个活生生的美好生命,要重要一百倍。
这是反社会人格者的视角,他们的心理历程里,没有对错,没有道德观,只有输赢,逃脱、成功,或倒霉失手。
就像他的大儿子,会匪夷所思地评价:“这样的选择,很遗憾。”他的判断词是“遗憾”,这是一个功利性的评价,没有情感,不是正常人的反感、恶心、恐惧、憎恨、歉疚。
这一点,和高承勇如出一辙。
在谈及那些受害人时,他津津乐道满足的是杀死她们过程中给自己带来的满足。对她人的生死痛苦,毫无反应。
正常的人,看这样的血案,那么多鲜活美好的生命就这样被残杀,怎么也忍不住叫一声惨惨惨吧?他和他杀人的父亲一样冷静,Get的点根本不是受害人,而是他自己!而是好奇他父亲“很遗憾”!
“他是个很命苦的人…”
那些寂静无声的死者呢?不命苦吗?她们做错了什么?而反社会型人格者,恰恰就是:永远不会有同理心。正常人见到她人受苦会本能地难受,而反社会人格者,会兴奋或像看到一只桌子被锯掉一样无感。而且,毫无悔意。
所以,收起慷他人之慨的同情理解吧。那些生活永远毁灭甚至一个家族都毁灭了的死者家属呢!?
给这样的杀戮寻找客观理由的说辞,都是巧言令色,也是二次伤害。
太多的客观、理性、研究,在为凶手张目,而11个沉默的悲惨的血尸,被终结的美好人生,倒成了惨剧的装饰花边儿。
高某案,近期将审结。逝者安息,细节不忍直视。
高某的家庭,出了两个大学毕业生的高家,称:没有钱没有财产没有能力对受害人家属进行赔偿。
一如既往的,冷静。
我的话说完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