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农抑商思想到底对不对?古代有需要这样做吗?学习历史的学生都知道,重农抑商政策是古代封建王朝一直推行的政治政策,对后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在现在看来商业的发展对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相当重要,那么古代为什要实行这样的政策呢?为方便大家了解,伊顿教育自主招生辅导老师第一时间为大家整理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相关介绍,各位学生来看!更多相关问题,欢迎大家第一时间咨询在线老师!
首先,重农抑商的思想源于法家,汉武帝以后被儒家吸收。法家的代表性著作商君书,代表性的耕战论当中,详细分析了重农抑商的原因。法家学派认为,农业生产辛苦,获得的收益又比商人小得多。因此,如果不重农抑商,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都会向商业倾斜。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粮食产出不足,而粮草不足就会导致战争时期后勤补给不足,较后会限制军事力量。因此,重农抑商思想的起源是出于战争的需要。
其次,汉武帝以后的儒家之所以吸收法家的重农抑商思想,本质原因是为了巩固统治。商业活动本身不创造实体财富,只不过是进行财富的二次分配。农业是古代创造财富的主要产业。只有农业发展了,人口增长才有保障,人口增长才有向外扩张和增加赋税的基础。而农业生产不稳定,还有可能引发社会动荡,较后导致王朝覆灭。所以保障农业生产始终是王朝的头等大事。而为了防止社会资源过多的向商业领域倾斜,加以限制就是必然的结果。
再次,限制并不代表禁止。商业活动对于社会社会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在范围以内给予商人活动的空间,但限制商业的过度发展是中国古代对商业的普遍管理政策。随着历史的发展,商业活动也在逐步发展。明清时期的商业活动,尤其是长途贩运行业发展迅速。晋商和徽商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代表。商帮的形成,证明了商业活动在古代的发展。但是中国古代的商业活动,始终没有能够冲刺小农经济的限制。而西欧从中世纪晚期开始,资本主义萌芽就开始在商业活动当中孕育。并较后形成社会变革力量。
较后,重农抑商作为中国古代长期执行的基本国策,它的存在具有历史需要性。不能单纯以当代社会的角度,尤其是以中国明清时期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实现社会转型而否定这一政策在历的价值。这种政策对于巩固大一统政权有着不可替代的需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