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汉武大帝是一个开疆辟土、南收南越北征匈奴西征西域东打卫氏朝鲜的千古一帝,后人对他的评价也表现在一个“武”子上。但是要做到这些肯定要有很多兵将呀,这么多兵将肯定是要很多钱粮来养,虽然大汉朝经过文景之治钱粮堆积如山甚至在仓库生霉糜烂但是也经不了一个帝国的战争机器运行几十年呀,所以汉武大帝到后期很需要钱而桑弘羊就是当时的一个理财高手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长,每次只要汉武帝缺钱了他总能变着法给他弄到。汉武帝用起来顺手自然要重用了
桑弘羊出生在一个陕西商人因为“善心计”也因为家里有钱十三岁就荣任天子侍中这样的要职成为武帝的亲信。又凭借着他本身的经济才能便很顺利的被武帝在经济领域予以重任。而他大力推行的盐铁官营酒榷平准均输这三大政策,将打击的对象直指在文景时代已经富的流油的豪强们和那些依旧拥有雄厚势力的诸侯王们,“暴利”行业被收归国有对经济领域的干预不断在加强,豪强们诸侯王们丧失了在经济领域的诸多利益。再配合武帝在其他领域的改革就导致了这些豪强以及诸侯王们不可能再掀起什么大的风浪。中央的权利得到加强大一统的局面也得到了巩固。
此外这些经济措施的推行较现实的好处还是为带来了大量的收入。但和武帝接连不断的“大手笔”比起来还是略显杯水车薪的。所以在程度上来看桑弘羊们在这一时期经济上的改革只是在尽力弥补财政上越来越大的赤字。但是不论他们怎样的改革怎样的多为“赚钱”却终究也赶不上武帝花钱的速度。就算桑弘羊一直是把地主豪强们当作开刀的对象但也不可避免的要加重普通百姓的负担从而引起民怨。一来地主豪强们把压在他们身上的财政压力转嫁到普通百姓身上,二来连年的对外战争繁重的徭役也已经让普通百姓苦不堪言了,三来政府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贪污腐化以权谋私等现象也进一步加剧了政府与人民的矛盾。
从天汉元年开始各地就陆续爆发了规模的农民起义甚至这种势头有愈演逾烈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