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时期都没有一方独大的局面出现。朝廷内外始终有宗室文官集团互相制衡,宗室内部有互相牵制文官集团内部互相牵制,军队一直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而八旗中上三旗和其它五旗互相牵制八旗兵和绿营互相牵制。可以说历朝历代的朝政制衡清代是做的较好的。有完善的权力制衡系统就没有了使用宦官的需要这才是清代没有宦官乱政的关键。李莲英虽然利用慈禧的宠幸揽财敛财但从不敢直接插手国政。
前面有一个例子安德海嚣张了点儿出了都城就让丁宝桢砍了叫你乱政。实际上凡是出现宦官乱政的朝代都在于皇帝瞎操作导致朝政失去了平衡。
比如东汉分三国直接起因是十常侍也就是宦官作乱,而宦官之所以能作乱甚至荼毒后宫废立皇帝关键在于光武帝刘秀是因为地方豪族起家,即位以后开始打压豪族而豪族被打压东汉后来即位的皇帝如冲帝桓帝灵帝哀帝等等大多是冲幼即位。即位时年纪太小朝中豪族文官集团势力不振就不得不依靠后族也就是外戚。
如此也就造成了外戚专权。皇帝长大试图亲政掌权的时候,文官集团武将都无可依靠就只有依靠身边的宦官,毕竟从小长大熟悉可信任。如是就造成了五侯之乱十常侍之乱等等宦官乱政的问题。
再比如唐藩镇势大尤其是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皇帝既不信任文官也不信任武将后来更直接建立了帝王直属的禁军——神策军。不敢让外人领军把这只军队交给宦官,就导致晚唐宦官权势熏天甚至多次废立皇帝。所以说唐末宦官乱政的原因也是朝政失去了平衡。
至于清之前的明应该是宦官较嚣张的时期。原因不也是朱元璋把勋贵杀得干干净净把武将屠得干干净净外戚严格限制,皇后都不能挑世家大族只能从民间选择以免外戚与内廷勾结。但总要人治国使用文官造成文官集团如东林党一党独大,勋贵没了武将没了外戚没了不使用宦官又能用谁?
在这一点上清廷是成分吸取了教训的。从来没有让一方独大过自然也就不用依仗宦官也就不会有太监乱政的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