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土司制度呢?同学们在学习历史的时候肯定是会比较纳闷的,现在老师就为同学们重点的介绍关于什么是土司制度,在历朝历代的统治中,中央为了维护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一般情况下都会采取联姻的政治策略,但是随着时间慢慢的向前推进,这种已经满足不了中央对少数民族的管理,于是土司制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用而生的,下面就是整理的具体的土司制度的信息了。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针对西南少数民族管理而制定的地方行政制度。总体而言秦汉以来的古代中国社会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是郡县制为主。在郡县制下各州县服从于中央的号令但这一制度在很长时间里并未推及到少数民族地区从秦汉到唐宋时代中央政府对于少数民族基本上采取羁縻制度。
所谓的羁縻制度指的是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比较松散的行政制度。在治理上中央政府名义上封授少数民族酋长为长官由他们进行管理所辖地区。而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并没有做严格登记赋税也只是象征性的缴纳一般要求其向中央王朝朝贡表示臣服即可。其实质是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间接统治。
土司制度可以说是羁縻制度的加强版元朝时期中央政府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率先施行土司制度,在行政上设立管理机构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招讨司等。后人所谓的“土司”,指的就是宣抚安抚招讨等三司所管为西南少数民族土著。此外还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划分出土府土州土县等行政区划以利于管理。
不过在行政长官的选择上一般仍然由西南少数民族首领出任这些行政区划的行政长官。因此尽管土司制度明显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形成了一系列严格规定土司的权利和义务的制度包括任命承袭朝贡赋税征调奖惩等方面,但在实质上它与羁縻制度一样是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间接统治和管理。
正因为如此自土司制度施行以来土司地区反叛中央王朝以及与中央王朝的冲突和战争仍不时发生。这也就是为什么明清时期随着中央王朝力量的增强便开始推行改土归流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