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功高盖主的现象有很多,有的人因此流传千古但是有的人却因此被杀掉,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秦朝的这些功臣,比如说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在历较后的结局是车裂,张仪在秦武王时期不受恩宠,但是王翦和这些人不同得到了秦始皇的信任,在历的结局也是好的,下面同学们就来看看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希望同学们能在这些人的身上学习到闪光点。
翻看历史秦国一直到秦始皇前为止在崛起之路上似乎有一个“传统”:为这一代君王立下大功之人在这一代君王死之前结局似乎还都不错(直接身死的少)到了下一代君王的时候可能会走一些下坡路。我们通过这几个比较出名的人可能可以看来一些端倪什么样的人较后的下场通常不会太好。
商鞅:奠定了秦国崛起的基础秦国统一六国说一半以上功劳在商鞅都不过分,秦孝公的时候没事死了以后被孝公的儿子惠文王清算下场比较惨死了被车裂。
原因:商鞅的改革触犯了秦国旧集团的利益并且还曾经几次得罪过秦孝公的太子以及秦孝公的大哥(太子犯法孝公的大哥被割去了鼻子代替受刑)。
张仪:秦惠王时期谋士可以说是秦国连横创始人多次破坏山东六国合纵连蒙带骗为秦国赚取了不少土地。后来不被秦武王信任跑到魏国当了相国死在了魏国。
原因:个人觉得是秦武王这个人本身崇尚武力不喜欢张仪这种耍嘴皮子的文臣,加上周围有人经常说张仪坏话所以张仪失宠。
范雎:秦昭王时代的大谋士其提出的“远交近攻”策略是秦国统一六国的指导性纲领,不仅如此还帮助秦昭王加强了王权。后期因为妒忌白起的军功害死了白起改为他分享的郑安平去打赵国,郑安平投降另外他分享的王稽也因为通敌之罪被诛杀自觉失去了秦昭王宠信,让蔡泽代替了自己的位置回封地后不久病死。
原因:其实还真不好说虽然按照秦国律法分享的人犯罪自己也要受到株连但是史书的记载却好像是秦昭王还鼓励过范雎,只不过范雎自己理解错了大概可以理解为心眼不够大吧。
白起:这个不用多说差不多是战国第一战神对于秦国的军事作用无比强大,打下来无数底盘杀死了六国无数的士兵特别是赵国,一起长平之战坑杀了40多万赵军,军事上六国能和秦国抗衡的一蹶不振。较后下场比较凄惨一些事情上和君王对着干加上范雎的谗言被赐死。
原因:他人妒忌自己有点不识时务。
另外还有吕不韦秦始皇亲政之前秦国军政大权两手抓的人为什么自杀?因为嬴政要亲政抓了几个错误导致自杀了。
以上几个是在王翦之前对秦国立有大功之人。从里面我们不难发现这几个人结局之所以不够太好其实有几方面原因:得罪利益集团的(商鞅)君王本身不喜欢的(张仪)自己想的太多的(范雎)不太识号的(白起)权利过大的(吕不韦)。
这几点如果你从王翦身上看的话几乎都没有。王翦的智商和情商也堪称很多答案都说到了王翦的情商,王翦用自污的方式来打消秦王的猜忌表示自己想要的就是荣华富贵其他的不多想。但其实王翦的智商也是相当高统一战争中阴了李牧一把让赵王把赵国还能打的人赐死顺利灭掉了赵国。早之前阴了平原君一把帮同僚范雎拿到了仇人魏齐的人头。加上和同僚的关系都处的不错灭了六国之后又主动急流勇退回家种田——智商情商高,打仗厉害玩起手段来也熟练这种人想让君王猜忌都很难。说白了归根结底还是事看的比较清楚(也加上秦始皇确实信任王翦)。所以在王翦这里根本不存在功高震主被兔死狗烹的下场。
说句题外话秦国统一六国也不能单纯的归功于王翦善战,秦国统一六国真的就是多少代人厚积薄发的结果。从商鞅到张仪到范雎白起到王翦王贲李斯等等无数人直接或者间接的为第一次中华大一统立下了汗马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