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南方的粮食产量这么高?有哪些优越的自然条件?

最新资讯 来源:网络 编辑:小新 2019-02-22 11:50:42

  苏湖熟天下足是对南方地区农作物产量的较好的描述,为什么南方地区的粮食产量会如此之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南方地区的光照和降水量是充足的,除了这些原因之外,还有哪些原因造就了粮食的高产量?那就是人口的原因,种植技术加上人口再加上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使南方的粮食产量不断增强。

  我们现在人所熟知的“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起源于南宋时期较早在高斯得《耻堂存稿·宁国府劝农文》一文中出现。为什么当时的人民会对“苏湖”地区有如此高的赞誉呢?

  江南水乡的丰饶

  长江下游的吴越之地向来是中国自然地理条件较为卓越的地区之一,所谓“东南形胜”除了有长江天险为防之外更多的是指江南地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肥沃的土壤。所谓“苏”是指今天的苏州之地“湖”则是指至今天吴兴之地。两地分布在太湖的东南方向属于太湖平原的主要范围。这里地势平坦大小河流纵横密布为耕种与灌溉提供了绝佳的条件,直到现在这里仍是我们口中所说的江南“鱼米之乡”。

  人口迁入与经济开发

  既然具有如此良好的自然条件为什么这一地区早期并不是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呢?答案要从人口来说。西汉之前江南之地的经济水平十分低下人口稀少很多人还过着太史公笔下“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生活。从东汉开始来自北方的中州士民为了避开胡人的铁蹄纷纷逃至江左对江南进行了的开发但是仍然不能改变南方经济水平较为落后的情况。重要的改变开始于安史之乱这次大规模的动乱彻底搅乱了中国北方的经济秩序带来了一波更大的人口迁徙。这次迁徙之后中国南方的人口开始逐渐越北方位于长江下游的太湖平原地区更是成为了人口密集的地区。与此同时江南地区复种技术得到推广麦稻两熟制逐步普及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走向成熟,与此相配套的农用器具也分工愈益精细宋代江南有普遍有用于大田灌溉的龙骨水车这些因素都极大促进了太湖地区农业的发展。两宋之交靖康之变的丧乱让更多的北方民众逃离家园来到南方。南宋民众在各地开垦了大量的圩田葑田山田涂田极大的扩张了耕地面积。除此之外太湖流域的民众还普遍种植抗涝耐旱的占城稻(越南南部引进)与来自高丽的黄粒稻,当时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两浙地区亩产量达到了的六七石。

  优越的自然条件与充沛的劳动力再加上好的的农作物品种让宋代的苏湖地区成为天下的粮仓。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为什么云南和贵州可以形成喀斯特地貌?这种地貌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下一篇:我国的冰川主要集中在哪里?青藏高原都有哪些冰川?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