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笔记:二战后美苏冷战,英国在冷战中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大家都知道二战结束后英法等老牌工业强国有所衰弱,美国开始迅速崛起,自此形成了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英国作为曾经的世界强国“日不落帝国”在冷战中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英国的实力还强不强大?下面,伊顿教育历史辅导老师为大家整理了二战后英国的国际地位分析,大家了解一下!
一般来说,从温斯顿·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迪利亚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拉下”……冷战就已经开始了。昔日的大英帝国,在美苏两个军事强国的崛起中,也完成了自己的角色互换。
从铁幕演说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大英帝国依然顽强地占据着世界的地位,但随着阿拉伯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尤其是埃及七月革命的成功,推翻了英国扶植的法鲁克王朝,大英帝国就开始退出“第一世界”的的舞台。
苏伊士运河,1869年开通,贯通了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较近的水道。自运河开通以来,一直为英法两国所控制,1882年,英国出兵占领埃及,在运河区建立了海外较大的军事基地,1936年签订了英埃条约,肯定了英国在苏伊士运河的驻军权。
埃及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起来以后,于1951年10月,废除了英埃条约。1952年7月,埃及“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军事政变,推翻法鲁克王朝,建立了共和国。1954年埃及与英国签订协定,英国同意分批撤军,1956年6月英军全部撤离埃及,但苏伊士运河仍由英法所控制。1956年7月,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公司财产全部移交埃及。
由于二战中英法等欧洲帝国的实力受到了很大削弱,军事行动受到掣肘,便积极策划对运河的“国际管制”。1956年8、9两个月,英法在伦敦召集了20多个,接连召开两次讨论建立“苏伊士运河使用协会”问题的会议,但未形成协议。英法又将运河问题提交到联合国安理会讨论,联合国安理会否决了英法要求埃及接受“国际管理”的提案。
就这样,美苏等大国的崛起,世界领导权也在悄悄地移交着(这里也暗含着美国要把英法挤出苏伊士运河地区的私心)。
在这种情况下,英法两国决定使用武力解决问题,由于兵源不足,又邀请了以色列,第二次中东战争开始。
英法以三国发动的战争,遭到了国际社会的强烈不满和指责。就连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都看不下去了,把英法两国的侵略行为看成是殖民主义的在次体现,直接致电英国首相艾登施加压力。美国政府甚至故意抛售英镑,导致英镑汇率浮动和贬值,同时否决了英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的申请,并停止向英国的经济援助,同时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议案,要求英法立即撤军。在遭到英法两国的否决后,又敦促联合国大会召开紧急会议,正式通过决议,要求停止战争,从埃及撤出外国军队。
但是压垮骆驼的较后一根稻草,还是苏联的出面。
此时的苏联正搅在“匈牙利事件”中难以脱身。匈牙利局势明朗后,转身面向中东,以不同的措辞照会中东战争各有关方面——
在给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的信中称,以色列的行为“将使以色列是否能继续作为一个而存在发生问题”,致使本·古里安不安,紧忙向联合国表示,愿意接受一切停火建议,不附加条件。
给英法两国首脑的信中则称:“如果拥有各种现代化毁灭性武器的更强大的向英国和法国进攻的话,那么英法两国会处于何种境地?”慌得英法两国忙向美国求救,要求“增加北约组织的团结”。
苏联警告英法以三国后,又要求美国政府联合采取决定性措施。这让美国有点左右为难,不与苏联联合,在道义上就输了一筹,而且得罪了阿拉伯。与苏联联合,那边是北约的小兄弟在哀求“增加北约的团结”。较终,美国采取了一个折中方案:以美军进入戒备状态作出姿态,警告苏联不得进攻英法;另照会英法,表明,只有苏联进攻欧洲或埃及进攻英法舰船时,才会有“北大西洋公约的保护”,并责令英法在12个小时之内停火。
英法两国被迫在1956年11月7日宣布停火,22日撤出全部军队。
至此,冷战中,西方的,美国脱颖而出。英法两大帝国在这个“权力交接”中,往昔的威风扫地,被逼到了屈从于接受领导的地步。
但英国毕竟号称是“日不落帝国”,美国坐了头把交椅后,它便捡了第二把交椅坐在上面,仍是北约组织在欧洲的头号,说一不二。这也是戴高乐将军再次当选为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后,退出北约的原因;萨科齐再次加入北约,也提出了在北约的领导权问题。
但是英国,不论是冷战时期,还是冷战结束以后,在北约里的角色和地位,和它在欧盟里的角色和地位差不多。在欧盟,三驾马车,并列第一;在北约就只能并列第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