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讳制度在历史中是怎样发展的?什么时候结束了?
最新资讯 来源:网络 编辑:小新 2019-04-16 17:09:02

  说到中国古代避讳制度首先大家都应该知道一句成语叫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当时田登作为郡守他怕别人叫他的名字所以就把点灯改成放火这也是中国避讳制度留下的一个笑点。避讳制度顾名思义就是避开忌讳。中国古代的避讳制度分为两个类型一个是避私讳另一个是避国讳,避私讳分为避自讳避家讳 避前贤讳等,下面是这项制度的发展历程。

  避私讳者大多是君王和一些极为显赫之人比如秦始皇叫嬴政名政所以与皇帝名字写法和读音相同的字一律用其他字代替。避家讳更为普遍古代人作诗词写文章大多都避家讳 。避前贤讳就是后来的人对前面的贤者的尊敬之意。避私讳就分为以上几种避国讳就更为严格了,国讳主要有三个部分一是皇帝生前的名字曾用名此后不得用或者将这些名改为庙讳。第二种就是皇帝的生父或太祖太宗几代祖先之名。三是皇太子皇后及其家族等名。

  这些避讳在书面文字当中都有很多方法改字法就是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来代替应避讳的字。空字省字法就是在书写遇到应避讳的字时或空一格画一个方框或者干脆将这个字省去不写。缺笔法就是在写这个应该避讳的字时故意少写一两笔表示自己并未直接写这个字,是改了字的但又不影响人们对于这篇文章这个字的认识。以上是避讳的类型和使用方法那避讳制度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呢?

  避讳制度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项制度并不是严格的执行。秦始皇登基之后正式把避讳制度化当时他就把自己的名字正成为避讳的一个字所以说正月就改成了端月。在汉代这避讳制度有所发展其避讳方法也有所发展避讳对象有字典中的同义字代替。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避讳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制度这一时期针对庙讳君主的名讳等方面的避讳都有相关的规定但是这项规定并不复杂。在隋唐时期避讳制度形成了法制化《唐律疏议》中规定,这犯了忌讳者就要受责罚所以说隋唐时期避讳制度开始严格起来。宋代的避讳制度是严格的其避讳范围也有所扩大,这时候不但要避讳当时君王的名讳还要回避远古时期轩辕氏的名讳,到宋徽宗时期连皇帝相关的称号都要进如大臣和百姓皆不许用胜天君上圣等字作为自己的名字。

  这中国古代避讳制度较为松散的时候应该是在元朝,元朝的避讳制度并没有宋朝的那么复杂毕竟是一个少数民族受汉族文化影响较小。明朝建立之初受元朝的影响避讳制度也并不严格,但是在明朝中后期避讳制度开始严格起来,在万历以后避讳制度要求严格起来《大明律》的文中也有所规定对避讳。在清朝中国的避讳制度达到了顶峰特别是康熙和乾隆时期引发的文字狱使中国的避讳制度进入黑暗一面。

  中国的避讳制度直到民国时期它正式结束经历了整个封建社会2000年的历史。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如何评价失败的运动之洋务运动?看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下一篇:谈谈你所认识的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