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事件作文,人民日报评论素材积累!
高考 来源:网络 编辑:阿盼 2021-08-24 11:25:27

       孟晚舟事件作文,人民日报评论素材积累!各位学生平常关注身边的时事政治吗?“孟晚舟事件”想必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读书不仅要了解书本上的知识,日常生活中的新闻大家也要关注,尤其是涉及国家民族情怀的事件!为方便各位学生整理素材,小编老师为各位学生整理了 孟晚舟事件人民日报评论素材,各位学生了解一下!

  相关新闻

  特朗普政府曾将中国华为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又称“黑名单”)。2018年12月1日,加拿大应美国当局要求逮捕了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女儿孟晚舟,并扣押至今,已接近1000天。

  2021年8月18日下午,孟晚舟引渡案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法院的审理全部结束,法官没有立即宣布判决结果。外界预计,判决结果有可能在加拿大今年的大选之后,也就是10月下旬或之后再公布。

  《环球时报》发起了网络联署活动,要求加拿大政府释放孟晚舟,已有超过1000万人参加联署。

  央视新闻评论说,无论判决结果是什么,这个案件从始至终都是一个政治案件,而不是司法案件。持续了两年多的审理,只是给案件披上了司法的外衣,其核心依然是美国为遏制中国设计的一个筹码,案件最终的解决还是取决于中美两国。

  人民日报评孟晚舟事件:政治打压不会遮蔽正义,更不会阻挡中国科技进步。孟晚舟事件是美国胁迫华为的一个棋子,是美国为了打压中国高科技发展、阻止中国领导下一代通信技术而刻意制造的政治杠杆。这样一种科技霸凌主义,目的就是要阻断中国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升级,维护美国的科技霸权和经济霸权。

  典型论点

  1.珍惜荣耀,砥砺前行(既不一味沉浸于过往荣光,又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改变以往廉价、粗制滥造的国际印象)

  3.创新不等于首创(科技的创新需要不断吸收、借鉴、学习)

  4.科技创新是国家实力的体现,而国家实力是科技创新的保障

  5.科技改变生活(需求拉动创新)

  6.创新需要“钉子精神”(钉子精神: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的定力)

  7. 科技创新需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必须有“只管耕耘,莫问收获”的心态。

  8.创新过程中把握个人与团队的关系

  9. 打破约束科技发展的条条框框,让科技创新落到实处。

  10.科技创新容不得半点虚假,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科研人员需历经千难万险、脚踏实地攻关

  时评精选

  政治打压不会遮蔽正

  更不会阻挡中国科技进步

  (节选)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 作者:常盛

  从历史上看,美国科技霸凌的对象不只是华为。全球畅销书《美国陷阱》讲述了美国打压法国阿尔斯通的故事:2013年美国为了削弱法国阿尔斯通公司而逮捕该公司前高管,最终确保美国公司收购阿尔斯通重要业务,达成其政治目的。法国国内媒体对这一事件的评论引人深思:美国长臂管辖以反腐败或反恐为名,事实上是经济战的一种武器,旨在削弱外国竞争者。现在,美国对华为故技重施,不惜“绑架”华为创始人的女儿作为要挟,也正是为了削弱华为,防止中国掌握核心科技。对此,加拿大司法界和政坛应该有清醒认识,不要天真地把“司法独立”与政治阴谋混为一谈,更不要充当美国的政治工具,而应该认识到汇丰银行扮演的极不光彩的角色,认识到孟晚舟事件是美国制造的政治案件这一本质,早日还孟晚舟女士自由,拨开政治的迷雾、让全世界看见正义。

  美国动用国家力量打压一个企业,甚至抓人质当作谈判筹码,这种做法突破了人类文明的底线。美国作为全球唯一超级大国,一直向世界推销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原则,但是美国动用国家力量打压中国的高科技企业,不仅与自己标榜的价值背道而驰,更让人看到美国为了维护其霸权地位已经无所不用其极。试图“绑架”女儿来让老父亲屈服,这是放任霸权主义碾压人伦的纽带,全世界有识之士听之闻之,也会因为共通的人伦之情而对华为的遭遇感同身受。美国的行径不会得逞,反而只会激发中国人更大的团结,激励中国人向着高科技攀登的决心。

  孟晚舟事件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对华为和中国的高科技企业来说,美国打压只是暂时的外部压力,这是必须跨过的关口,命运取决于自己创新的步伐和决心,而不是外在变量。对中国而言,没有人恩赐我们一个光明的未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路注定布满荆棘,但我们不能因为外部压力而走向自我封闭,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与世界合作,才能战胜暂时的困难、拥抱民族复兴的前景。

  正如华为所言,“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难。回头看,崎岖坎坷;向前看,永不言弃。”现在,孟晚舟仍在加拿大继续等待,正义总有一天会来敲门。政治打压不会遮蔽正义,更不能阻挡中国科技进步!

  用科学家精神激发科技创新(节选)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 作者:何鼎鼎

  没有挺得起腰的科学家精神,很难有站得住脚的科学成果。“希望广大院士弘扬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院士的寄语,也是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盼。今天,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何突破核心技术、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如何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转变?这既是时代之问,也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了绽放光彩的机会。这就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弘扬科学家精神,需要整个科学界来维护。这些年来,无论从论文数还是专利数看,中国科研事业都可谓蒸蒸日上。但与此同时,一些学术不端行为,一些浮夸浮躁、投机取巧的行为也不时出现,比如人为夸大研究基础和学术价值,无实质学术贡献者“挂名”等。这些行为不仅侵蚀了科学家精神,也伤害了中国科学界的公信力。科研诚信是科技工作者的生命线,认真是科学家的底色。只有严守科研伦理规范,守住学术道德底线,才能守护好科学家的品格和尊严,催生真正一流的科研成果。

  弘扬科学家精神,也需要全社会精心培育。科学家精神代表着一个社会的精神高度,也是一个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没有全社会的共同培育,科学家精神也难拔节生长。当我们期待科学家心无旁骛、“板凳坐得十年冷”,也要给予他们“数十年磨一剑”的科研环境;当我们寄望所有科技工作者都能在专业上一丝不苟,也要相信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减少对科研活动的微观管理和直接干预;当我们希望科研回归本真,同样要在考核中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倾向。总之,科学的事业,呼唤更加科学的管理。只有尊重科技创新规律、科研管理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推动科技管理体制更加适应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需要,我们才能厚植科学家精神,培育更多世界一流的科学家。

  科学是没有止境的事业,某种程度上,科学家精神也体现为一种对于未知、对于人民的热爱。航天英雄杨利伟曾说,永远记得第一次在太空俯瞰这颗水蓝色星球的样子,“我仔细端详这美丽的星球,生怕错过一处风景,我深知这是亿万中华儿女梦寐以求的美景”。相信,若所有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家精神,仰望着浩渺的星空又关注着脚下的大地,一定会成就这个时代最美的风景。

  科技创新没有捷径(节选)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柏木钉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广大科技人员唯有心存敬畏、尊重规律、脚踏实地,才能攻克难关、勇攀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科技创新是探索真理、造福人类的事业,伟大而又艰辛,其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论是探索自然奥秘还是技术攻关,都需心存敬畏、尊重规律,不能投机取巧,更不能抄袭造假。如果利欲熏心,置规律于不顾,为追求“速成”而不择手段、欺世盗名,可能会风光一时,但谎言必然会被真相击穿,终将沦为笑柄。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要想沉下心来搞研发,必须有“只管耕耘,莫问收获”的心态和“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定力。如果心态不稳,就容易急于求成,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如果定力不强,这山望着那山高,哪个热门搞哪个,尽管也能出一些短平快的“成果”,最终却难以攀登科技的高峰。

  科技创新慢不得,也急不得。要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离不开宽松、理性的社会环境。一方面,一项重大成果从理论到实际应用,需要一个过程,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几十年;另一方面,科技创新风险很高,失败是正常的。对科技创新的客观规律,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能拔苗助长。如果总想着立竿见影、今天投资明天就要成果,只会助长浮躁、浮夸的风气。

  创新关乎命运,科技引领未来。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广大科技人员唯有心存敬畏、尊重规律、脚踏实地,才能攻克难关、勇攀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各位想要整理作文素材的学生注意了,上面就是小编老师为各位学生分享的关于孟晚舟事件人民日报评论素材,各位学生了解一下!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孟晚舟事件
上一篇:关于爱国的作文范文,爱国作文素材分享! 下一篇:关于阿富汗事件作文,观阿富汗政变有感!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